智能电网高级计量基础设施:数据分类与安全保障
1. 高级计量基础设施(AMI)数据分类
双向无线通信网络在智能电网能源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公用事业提供商接收到的数据需要进一步分类,以便做出协调决策。然而,无线通信网络与有线网络相比,存在更多的数据丢失问题,这可能导致从智能电表通过 AMI 系统接收到的数据不完整,即部分信息缺失。因此,公用事业提供商在处理缺失数据时,面临着做出适当决策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种能够对接收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非常有用。
1.1 能源需求的相关性
客户在不同时间段(例如一天中的 24 个时段)的能源需求通常具有高度相关性,即某个特定时段的需求依赖于其他时段。这是因为客户具有固定的能源消耗模式,例如每天消耗 5 千瓦时。因此,一个时段的能源消耗会影响其余时段的能源需求,因为一天的总能源消耗是有限制的。
1.2 能源需求分布模型
智能电网中客户的能源需求分布可以用多元高斯分布来表示,数学公式如下:
[P(l_t;\mu,\sigma) = \frac{1}{l_t}\frac{1}{(2\pi|\sigma|)^{\frac{d}{2}}}\exp\left(-\frac{1}{2}(\ln l_t - \mu)^T\sigma^{-1}(\ln l_t - \mu)\right)]
其中,$l_t$ 是给定时间 $t$ 的能源需求分布,$\mu$ 和 $\sigma$ 分别是分布模型的均值和协方差。时间被编码为 $d$ 个变量(因为模型是多元分布),因此我们有 $d$ 维的均值向量 $\mu$,用于表示预期负载。
1.3 混合模型与分类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