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简介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来十年全球面临的前五大风险均与气候和环境相关。碳中和成为一项关乎人类文明存续的全球攻坚事业。为了有效缓解因粗放型经济增长导致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中国提出了“双碳”战略目标,并进一步强调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参考马莹莹等(2024)的做法,利用废水排放总量、SO2排放量和烟尘排放量三项指标,采用改进熵权-TOPSIS方法构造环境污染指数综合指标。城市碳排放既包括直接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如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等,也包括电能和热能消耗产生的碳排放。其中直接能源消耗的碳排放利用IPCC2006 提供的相关转化因子计算。电能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中国电网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6大区域电网,并且发布了历年各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采用各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和城市电能消耗量计算;城市交通运输消耗的能源和碳排放,假设各类运输方式之间的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成比例,然后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运输部门消耗的各类能源计算出不同运输方式单位客运量( 万吨公里) 和货运量( 万人公里)的能源消耗,再利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各类运输方式的客运量和货运量计算;城市热能碳排放,运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提供的历年各城市集中供热的统计数据,以及热效率、原煤发热量系数、原煤折算标准煤系数和原煤的碳排放系数计算。将电能、煤气和液化石油气、交通运输和热能消耗产生的碳排放相加就得到各个城市总的碳排放。最后用环境污染指数与碳排放量交乘项的对数值表示减污降碳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其中2020-2023年工业废水排放量,用近3年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平均增长率进行了补值处理,其余个别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补齐,并剔除了个别数据缺失严重的城市。
数据来源
2007-2023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数据范围
地级市层面
时间跨度
2007-2023年
数据格式
Excel格式
数据指标
省份、城市、年份、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量、废水排放量、环境污染指数、城市碳排放量、减污降碳水平
数据展示
参考文献
[1]马莹莹,姚文艳,姜玲,等.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城市减污降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4,34(06):45-55.
[2]吴建新,郭智勇.基于连续性动态分布方法的中国碳排放收敛分析[J].统计研究,2016,33(01):54-60.
【下载→
方式一(推荐):主页↓个人↓简介
经管数据库-优快云博客
方式二:数据下载地址汇总-优快云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