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5日,我随手写下了一篇《java将死?》的文章。很高兴,这篇文章是我写的。http://www.iteye.com/topic/24436
当时我有充分的理由写这篇文章,并且我很清楚的知道会引起很深入的讨论,而且我还相信对这些问题的讨论都是经过了深入思考。其景象就如同大家在未来的转盘前下注。今天回想起来,不禁有物是人非,而真理常青的感叹。
问题这个词,在英语里面有三种说法,而中文里面就用这一个词。看看论语,那么多人去向孔子问仁,但是都没有人问究竟什么是仁这个最大的哲学问题,大家关心的都是究竟如何作才是仁这样一个应用的问题。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如果一个问题,仅仅就是需要一个答案,我们是不会真正的关心的。问题往往是我们遇到了某种麻烦,我们需要一个解决的方案,这个时候我们才会真正的去研究和讨论具体的问题。而一个很好的问题,恰恰就是一个解决方案的开放,同时又是一个新的问题的开始。于是问题在于我们能否找到合适的问题以及如何表达出我们的关切,并最终回到问题的本身。
在那个年代,我们面临的场景就是这样,如此才产生了这样的讨论,并最终得出我们的结论,虽然这结论在很多人看来并不是结论,而是一个问题或者更多的问题。
也许在续篇之后,我会写一个新的续篇,当然仅仅是也许了。
当时我有充分的理由写这篇文章,并且我很清楚的知道会引起很深入的讨论,而且我还相信对这些问题的讨论都是经过了深入思考。其景象就如同大家在未来的转盘前下注。今天回想起来,不禁有物是人非,而真理常青的感叹。
问题这个词,在英语里面有三种说法,而中文里面就用这一个词。看看论语,那么多人去向孔子问仁,但是都没有人问究竟什么是仁这个最大的哲学问题,大家关心的都是究竟如何作才是仁这样一个应用的问题。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如果一个问题,仅仅就是需要一个答案,我们是不会真正的关心的。问题往往是我们遇到了某种麻烦,我们需要一个解决的方案,这个时候我们才会真正的去研究和讨论具体的问题。而一个很好的问题,恰恰就是一个解决方案的开放,同时又是一个新的问题的开始。于是问题在于我们能否找到合适的问题以及如何表达出我们的关切,并最终回到问题的本身。
在那个年代,我们面临的场景就是这样,如此才产生了这样的讨论,并最终得出我们的结论,虽然这结论在很多人看来并不是结论,而是一个问题或者更多的问题。
也许在续篇之后,我会写一个新的续篇,当然仅仅是也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