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 MongoDB,在数据库界绝对是网红的存在。在 DB-Engine 所有数据库的排行榜中稳居第五,非关系型数据库种排名第一,开源数据库排名第三,仅次于 MySQL 和 PostgreSQL。

产品及公司发展历程
MongoDB 诞生于 2007 年,创始人 Dwight Merriman、Eliot Horowitz 和 Kevin Rya 曾就职于 Doubleclick 公司,在尝试将业务规模扩展至每秒投放 40 多万条广告时,发现关系型数据库难以满足需求。为了打造一个更具扩展性和灵活性的解决方案,他们创立了软件公司 10gen,并于 2009 年推出了 MongoDB。
MongoDB 设计上摒弃了传统关系型数据库需要预先定义好“表结构”的模式,以类似 JSON 文档格式存储数据,文档之间可以嵌套,没有固定的模式。灵活的文档数据模型,迅速引起开发者的关注。
2010 年发布的 MongoDB 1.6 版本引入了分片功能,支持分布式的水平扩展。通过将数据集分布在多个分片上利用并行性,提升读写吞吐量;还可以利用多个可用服务器,增强副本集的可用性。

2014 年 MongoDB 收购 WiredTiger 存储引擎,并从 3.2 版本开始,正式取代传统的 MMAPv1 引擎,成为 MongoDB 默认的存储解决方案。相比于上一代存储引擎,WiredTiger 提供文档级的并发控制,大多数读写操作采用乐观并发控制,只在全局、数据库和集合级别使用意向锁;内存使用上支持引擎内部缓存和文件系统缓存,大幅提升了事务处理能力和性能。
2018 年发布的 MongoDB 4.0 提供了多文档 ACID 事务能力,并在 4.2 版本带来了分布式、跨分片的 ACID 事务,以实现全局规模的数据完整性。这也打破了“NoSQL 不支持事务”的传统,让开发者可以使用传统关系型数据库中的事务一样来开发基于 MongoDB 的应用。银行账户之间、支付处理系统和交易平台的资金转移都必须遵循 ACID 标准,完整的事务支持能力让 MongoDB 成为一款支持金融级应用系统的 NoSQL 数据库,大大扩展了使用场景。
改变公司命运的 Atlas
2016 年底 MongoDB 推出了 Atlas,这是一款数据库既服务的产品,本质上是让人们把使用 MongoDB 作为订阅付费式的服务,通过公有云进行交付,在 AWS、微软和谷歌等公有云服务商中均可购买。和其他的云数据库一样,部署在云端的 Atlas 让使用 MongoDB 变得非常容易,同时还帮助用户从繁杂的数据库运维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到开发出更有价值的应用,而不是将精力花费到管理数据库上。
而对于公司来说,Atlas 解决了产品如何变现的问题。在 Atlas 之前 MongoDB 有免费版和付费版,但怎么设定付费门槛是业界难题。门槛设定的太高,软件可能没人使用,设定太低公司又赚不到钱。通过 Atlas 将产品服务化之后,收费变得简单而且顺理成章。Atlas 刚推出时带来的收入只占公司总收入的很少部分,但在 2019 财年已经上升到总营收的 23%,到 2020 年占 39%,而 2021 年达到 46%,从零增长到几乎占公司收入的一半,而到 2025 年第二季度,这个数字已经攀升到 74%,很难想象没有 Atlas 的 MongoDB 会是什么样的。
盈利或在不久的将来
据不完全统计,MongoDB 已服务全球超过 37 万家组织,是 NoSQL 领域市场份额最高的数据库之一,包括谷歌、亚马逊、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都是 MongoDB 的用户。公司于 2017 年 10 月在纳斯达克上市,是 26 年来第一家上市的数据库公司,市值从刚上市的 12 亿涨到当前 268 亿美元,2024 年的高峰期达到 600 亿,上涨幅度 22 倍,年化收益率达到惊人的 45%。
但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上市至今已经第 8 个年头,公司账面仍然没有盈利。为了维持技术壁垒的护城河,产品研发投入非常高,2025 财年 Q2 研发费用高达 1.95 亿美元,占营收的 34%。此外为了加快企业用户的拓展,公司在销售与市场方面的投入也非常高,2025 财年 Q2 销售费用达 2.36 亿美元,占营收的 40%。
好消息是,2024 财年第四季度 MongoDB 的非 GAAP 收入 7110 万美元,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2025 财年第二季度,非 GAAP 净收入进一步增加志 8720 万美元,全面盈利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
写在最后
MongoDB 作为一款排名前 5 的数据库,竟然在上市后 8 年仍然没有实现全面盈利,公司在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由此来对抗 AWS DocumentDB、Azure Cosmos DB 等产品的激烈竞争。
反过来再看国产数据库,国内上市对企业的盈利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初创公司业绩不达标很难获准上市,那么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有资本能容忍持续 8 年的亏损吗?国产数据库注定是一场大资本之间的较量,未来的市场会进一步加快整合,回归到寡头竞争的格局。
537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