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酶催化中的协同性:模型、影响与非别构酶的特殊情况

酶催化中的协同性:模型、影响与非别构酶的特殊情况

1. 协同性模型

在酶催化领域,协同性是一个关键概念,它描述了配体与酶结合时的相互作用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型来解释这种协同性:Koshland简单顺序相互作用模型和MWC模型(即协同转变或对称模型)。

1.1 Koshland简单顺序相互作用模型

该模型假设每次配体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时,都会伴随着较大的构象变化,而这种构象转变会影响酶对下一个配体分子的亲和力。

  • 二聚体酶情况 :对于具有两个底物结合位点且表现出正协同性的别构酶,第一个底物分子的解离常数为$K’$。当一个底物结合位点被占据时,第二个位点的解离常数会被因子$a$(正协同性时$a < 1$)修正。其整体速度方程为:
    [v = \frac{V_{max}(\frac{[S]}{K’} + \frac{[S]^2}{aK’^2})}{1 + \frac{2[S]}{K’} + \frac{[S]^2}{aK’^2}}]
  • 四聚体酶情况 :当扩展到四聚体酶时,第一个底物分子的结合会使其他三个结合位点的解离常数被因子$a$修正;第二个底物分子结合后,剩下两个空位的解离常数会进一步被因子$b$修正为$abK’$;第三个底物分子结合时,最后一个空位的解离常数会被因子$c$修正为$abcK’$。考虑所有这些因素和占据权重因子,整体反应速度方程为:
    [v = \frac{V_{max}(\frac{[S]}{K’} + \frac{3[S]^2}{aK’^2} + \frac{3[S]^3}{a^2bK’^3} + \frac{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