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服务对话适配:条件替换的应用与实现
1. 状态计算与行为模型构建
在Web服务对话适配中,状态计算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步骤。以初始状态 𝑆0 为例,只有条件 (𝐶.𝑎 = 10) 满足操作 OP1 的前置条件,所以从 𝑆0 开始执行 OP1。当 OP1 执行完成后,会有三个条件 (𝐶.𝑏 = 20)、(𝐶.𝑥 = 5) 和 (𝐶.𝑎 < 0) 仍然满足,这些条件会根据 OP2 的前置条件被划分为有效条件和空闲条件,从而形成新的状态 𝑆1。这个过程会在每个转换点重复进行,以计算相应的状态。并且,我们将最终状态的所有条件都视为有效条件。
这种行为模型既可以离线构建,也可以实时构建,它们将用于确定对话模式之间的映射,从而创建对话适配器。以下是状态计算的简单示例表格:
| 状态 | 有效条件 | 空闲条件 |
| ---- | ---- | ---- |
| 𝑆0 | (𝐶.𝑎 = 10) | 无 |
| 𝑆1 | (𝐶.𝑏 = 20), (𝐶.𝑥 = 5), (𝐶.𝑎 < 0)(根据 OP2 划分) | 部分条件根据 OP2 划分后产生 |
2. 签名适配
签名适配是解决Web服务交互中概念冲突的关键环节。它基于上下文敏感的条件概念可替换性方法,利用 CSEG 语义来解决概念冲突。当一个对话消息根据发送服务的词汇表进行表述时,如果接收服务不支持该词汇表,或者采用了不同的消息模式,就可能出现签名不兼容的情况。
操作的可替换性是确定操作映射的基础。当操作 OP1 的前置条件满足操作 OP2 的前置条件,并且 OP2 的后置条件满足 OP1 的后置条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