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说甚至强调“知识”很重要的,甚至对人生命运具有某种决定性的力量(比如:知识就是力量,又比如:知识改变命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时,另一个人可能会提出不一样的看法或意见,比如知识存在正确和错误之分,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百无一用是书生,有太多的人懂得太多的道理,却过不好他们的一生。
知识和真理是两个概念,学到了知识,不见得真懂得了道理;一个人有知识,不代表人真的聪明,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真正解决相应的问题;而小聪明,又比不了大智慧。
- 知识
- 聪明
- 智慧
知识,聪明,智慧显然是一个不同的概念,真正的智慧,似乎比一般性或一般意思上的聪明层次、维度更高,而知识仅仅整体上是人类变得聪明、社会变得进步的一种手段、工具或阶梯,但局部或片面的知识并不直接反映这一点,有知识并不代表掌握了真理,人真正变得理性或使人具备解决相应问题的完备条件,甚至恰恰相反,让问题更复杂、让人的命运更无常和可悲,因为知识可能是片面的、错误的、杂乱的,在整个运作中起反作用的。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智慧或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呢?
我想,我们先不去探讨这个问题,先不讲什么是智慧或真智慧、大智慧。
我这里先说一个问题,就是形或形相关的一些东西。
我们对问题的探讨,通常包括两个层次:形而上,形而下。
-
形而上,就是探讨抽象的问题,尤其是攸关宇宙、生命、人生、认识之源起、本质和发展趋势等相关终极追溯一类的问题,通常是指哲学、宗教神学等探讨的内容;
-
形而下,就是探讨相对具体的事物或问题,通常是哲学、宗教神学之外的其它一些学科探讨的内容。
-
形,至于形,就是形式,就是事物的象,很多时候是只探讨形而上问题和形而下问题的一个工具或借用对象:就像我们很多时候通过语言文字来探讨形而上或形而下的问题,但不直接探讨语言文字本身一样;又或者我们拿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来赌博一样,我们并不关心硬币那层浅落的边缘或它的材质或纹理是否精美;又或者我们对一副美人图进行探讨一样,我们可能在探讨抽象的美,又或者在讨论画中具体的美人本身,而其它的往往并不是我们话题所聚焦的内容。当然,我们也有可能会探讨语言文字本身,硬币正反面以外硬币相关的内容,或者美人图之审美与美人本身之外其它的相关内容,但你会发现,它同样会转化成形而上和形而下相关的问题。
无论如何,我们说形,就是形式,就是事物的象或相,我们要面对的或需要探讨的通常是两类问题,形而上或形而下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说一下真相相关的一个命题,就是眼见为实的问题。
眼见为实,通常是是一个经验或经验主义问题,就是生活的经验或生活的常识或生活的习惯性的力量,通常会给我们建立起这样一条信仰:眼见为实——亲眼看到的通常就是真相,是事物真实的样子。
但事实上,这是值得探讨的,在经验主义之外,有很多理论学派,对此表示怀疑或直接持否定的态度。
比如说,怀疑主义认为,除了怀疑本身不容怀疑之外,一切都是可疑的,你想想看怀疑主义都持这样的观点,他们会相信人们一般所相信或信奉的眼见为实吗?
又比如有些人是眼见为实,是直接否定的,他们认为,人们不可能直接看到事物本身、事物真实的样子或事情的真相,他们有自己一整套的看法和逻辑。
比如,眼前你的桌上有一个杯子,你看到的是杯子本身吗,是真实的杯子吗,是真相吗?
他们会直接告诉你,眼见为虚,你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杯子或杯子本身,如果你相信眼见为实,那无疑于相信猴子捞月一样不切实际。
为什么,从科学的角度讲,人看到的,不过是光或光影,这一点,你承认吧,光影,你认真细想一样,什么是光影,光影,不过就是杯子本身,借助光在你的眼睛和脑海里造了一个像或一堆像,这个杯子的图像或影像,从认识论的角度,不是是事物的外在显现的一个象或相,它并不是事物本身或事情真实的样貌,事物的象或相,和事物本身不是一回事,二者相关遥远。
你可能会说,这怎么可能,他们会告诉我另一个道理,就是盲人摸象的道理,一堆摸人在摸象,摸的都是大象的局部,而且是小小的局部,而且他们是盲目,根本看不见大象,他们只是获得了一种微末的对大象的感觉,他们看不见大象,他们也看不见万物,他们是真相的盲人,他们描述的大象的样子,只是他们盲目自信的一种表现。
什么是盲人摸象,盲人摸象有两点,一是盲人是真瞎,二是大象是真大,结论是这群盲目人是真的盲目自信,至少在定义和描述大象这件事情上,是这样的。
盲目摸象和眼见为实有什么关系?有,同样可以比之两点:一,人真的不能直接到事物本身,只能看到事物的象或相,只能看见光或光影,那是人脑海对光的反映或构建起的一套虚构东西或幻象;二,事物本身是高度复杂,具有多很方面、层次或维度上的无限性或复杂性的,事物的表现形式,事物表现出来的象或相,往往是千变万化的、扭曲的、虚幻的,也是高度复杂的,人所能接触到的事物的象和相,往往是事物表现出来的众多象或相中的很少的一部分,非常地片面、间接、存在各种其它的影响因素。
我们举几个例子:
- 无限性:一条或一段绳子它的长度是有限的,但你将它的首尾连起来,你是不是马上就看到这有限长的绳子身上的无限性了?
- 复杂性:比如一个美女从你身边走过,你以为看清了、认识了这个美女,你甚至给她拍了张照,但事实上,这个美女是高度复杂的,你其实可以从无数个角度,来拍照片,来观察她,可是你只是拍了张照片,这个美女,其实可以换各种衣服或容装,以不同方式或形象出现,而你只是看到她一样装束的样子,而且,这个美女可能性格古怪、背景复杂,可是,你的脑海里可能却在那里想入非非、浮想联篇,都是往可爱了、女神了、美得不要不要了,却往好处想,你的心中虚构了太多的形象,甚至这个美女,可能根本不是女的,他可能是一个男扮女装的演员,演完戏没有卸装正好从你身边路过,他也可能是一个做了变性手术的美女,你毫无察觉,你与一次这么简单擦肩而过、你也根本没法察觉。
- 间接性:比如我们说桌上的杯子,我们将它换成树上的水果或者花朵来讨论,比如树上有一朵花,你看到了,一只飞翔的蝴蝶也看到了,你们家的狗也看到了,晚上一只在空中掠过的蝙蝠也看到了,请问你、那只蝴蝶、你家的狗、晚上的那只蝙蝠,你们四者眼中、脑中、心中所看到的那朵花,是同一个样子,同一样颜色,同一样感觉吗?显然不是,对不对?大家都不能直接看到花朵本身,都只是看到了花朵的象或相而已,你看到的花朵是红色的,你敢肯定你家的狗的眼中看到的花朵也是红色的吗?又或者一只具有万千复眼的蜻蜓看到的同一朵花的颜色是红色的吗?
- 变化性:比如虽说都是水,流水、云朵、坚冰、飘雪和水分子本身,是一样的吗?水之事象千变万物,水分子的分子结构大体还是那样,以保持它们是水这样本质不变。
而且,人的感觉和认知也是会变化的,人弱于老虎时,谈虎色变,人远远强于老虎时,老虎成了动物园里观赏的动物。
所以,眼见为实是假的,只是我们经验地、习惯性地相信这一点而已。这就是另外一些人会告诉你的道理,他们对眼见为实明显地、直接地持否定性的态度。
又比如佛学的大师,会告诉你,人世间的一切,皆缘起性空,所以,一切皆为梦幻泡影,眼见为实,怎么可能,不过是浮光掠影、动荡不同的幻象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