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与研究背景
数字水印技术作为信息隐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将水印数据嵌入到载体信号中的过程,这些载体信号通常是图像、音频或视频数据。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水印技术已经从最初的版权保护和拷贝控制应用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包括篡改检测、广播监控,以及最近兴起的假新闻检测等应用。
本论文采用元综述方法,对64篇精选的数字水印综述论文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旨在总结该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综述论文,为该研究领域"绘制地图"。同时,论文特别关注数字水印技术在假新闻检测这一最新应用中的要求和潜力。
1.1 研究动机与意义
在过去几十年中,社交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使得用户能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地创建和分享信息,其中一些信息是故意欺骗性的。这种现象已经对现实世界产生了实际影响,例如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的假新闻传播。虽然已有一些尝试来对抗深度伪造或图像中的假新闻,但这些方法尚未针对其他类型的数字内容提出和分析,也从未应用于与社交媒体平台集成的更完整系统中。
1.2 主要贡献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包括:
- 对多媒体内容数字水印进行元综述,考虑了133篇现有的数字水印相关综述,其中64篇被选中在本文中描述
- 根据所述技术的具体情况以及讨论的应用和攻击,总结了该领域的现有研究
- 全面分析了哪些类型的水印技术可以在假新闻检测过程中发挥作用
2. 数字水印基础理论
2.1 数字水印基本概念
数字水印涉及在某些约束条件下将一些与内容相关的数据(称为标记或水印)嵌入到数字对象中,使得所携带的水印根据应用的不同而不可感知,并且可以使用特定算法提取水印数据。数字水印中使用的最常见载体是多媒体内容,但即使是文本和网络协议也可以作为水印嵌入的对象。
从可见性角度来看,水印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可见、不可见和双重水印。在可见水印系统中,嵌入的水印可被人眼检测到;在不可见水印中,嵌入的数据对人眼不可观察到;双重水印是不可见和可见水印的组合。
2.2 水印系统框架
水印系统通常涉及三个不同的步骤:嵌入、传输和提取。在嵌入步骤中,算法在秘密密钥的帮助下将数字水印插入到宿主中,产生水印信号。然后广播或存储水印信号,通常发送给另一个实体。在第三步中,完成水印的提取,合法用户可以执行(通常使用秘密密钥和检测算法)。
Show Image
2.3 数字水印应用与特征要求
下表展示了数字水印的各种应用类型及其定义,以及每个特定应用所需的特征:
表1:数字水印应用及其最佳效率所需特征
应用 | 定义 | 所需特征 | 水印可见性 | 适合的域 |
---|---|---|---|---|
版权保护 | 使用水印提供有关版权持有者的信息 | 不可感知性,鲁棒性 | 不可见 | 变换域 |
内容标记 | 在内容中提供附加信息,而不是在标题中提供 | 不可感知性,鲁棒性 | 不可见/可见 | 变换域 |
拷贝控制 | 嵌入水印以防止作品被复制 | 不可感知性,鲁棒性 | 不可见 | 变换域 |
设备控制 | 某些硬件设备可以使用水印控制一些内容 | 不可感知性,鲁棒性 | 不可见 | 变换域 |
广播监控 | 隐藏内容可以嵌入在广播信号中 | 不可感知性,鲁棒性 | 可见 | 变换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