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化苦旅》原版初序——有感
我越来越不想写文章了,这是内心的另一个年龄在发出庄严的抗议。
余老师的文笔很好,读起来很舒服,像一弯清水,潺潺的流淌在我的心底。老师在这篇序里写了很多的感悟,历史、人文、旅途、风景还有人生。老师说人是复杂的,“每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人也是矛盾的,因为这些不同的年龄经常会在心头打架。
随着对文学的研究越深入,对文化历史的了解越透彻,人往往也会变得深沉。因为,历史会以自己的漫长来比照出人生的短促,以自己的开阔来显现出人生的局限。不知天高地后的少年英气,往往是因为尚未悟得历史定位,待到被层层的人伦定位、职业定位以及其他许多定位包裹住的时候,人的心也就被框定住了,不再期盼,不再张望,这便是老。
但是,也有比较乐观的地方,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经历的多了,对世界的认知也会越加清晰。人生的种种定位也就有了许多可以重新选择的余地。比如此时就应该站起身来,换上一身远行的装束,去寻找更年轻的自己。
老师最后说道:“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他希望他的文字可以做到苦涩后的回味,苍老后的年轻。
希望,我也可以永远的保持这份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