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MCtalk·CEO对话》,特邀销售易创始人兼CEO史彦泽先生与网易副总裁、网易数智总经理阮良先生,从CEO视角聊聊“如何让客户满意,又能兼顾盈利”?都踩过哪些泥坑?又在跨过泥坑之后,收获了哪些珍贵的心得?
要点速览
● To B企业在教别人以客户为中心,但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公司都是以规模和产品为中心。
● 要以客户为中心导向,组织就要从原来交棒式、产品型的经营模式调整,组织内的不同角色一起来看怎样实现客户要的业务价值。
● 网易数智讲究的以客户为中心,更多是指深耕、贯穿客户所在行业的打法。哪怕是个小行业也一定把它打透,那这个行业里的获客和服务效率都会提升。
● 任何一个业务的客户构成必须是金字塔型的,有大客户,有挺多的腰部客户,也需要大量中小客户或甚至小微客户,整个经营模式才会比较好。
01
创业的最初驱动
就是想构建一个全新的客户关系
阮良:欢迎史总今天来到网易。销售易在中国市场做CRM已经很多年,我先问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您当初为什么想做这块业务?
史彦泽:谢谢阮总,非常开心来网易。至于我当时为啥要做这件事情?其实和我个人职业背景有关。我是销售出身,很早就在500强企业里接触销售体系管理,后来又在北美软件公司,如SAP,以及BI领域的相关外企工作。回国以后,我感觉国内软件产业,尤其是熟悉的销售管理领域与国外差异非常大。例如在很多年里,大家都觉得To B不需要销售管理。
阮良:很多年前听到过一个说法,就是中国最好的CRM是茅台,其次是Excel。
史彦泽:对,是的。在过去很多年,中国大量To B企业做生意是出于关系好。但是,因为北美科技公司是全球扩张的,所以需要一套管理方法论,而不能都建立在人脉关系上。这些管理方法和技术融合,可以给产业带来很大的变化。例如像Salesforce产生的背后逻辑就是传统成熟系统的管理理念跟互联网web1.0融合。
还有一点,在2011年,中国的智能手机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员工用手机办公已经很常见,这跟国外以PC为主体的场景差异很大,所以我觉得中国市场会有很大的机会。原来老软件都是做销售、营销和服务等内部流程,如果我们把管理理念和移动端技术、云技术融合起来,还可以把外围的渠道经销商、终端客户也全部在线连接,真正构建一个新的CRM客户关系,这让我特别兴奋,所以就冲上来干这个事儿了。
阮良: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idea,但idea到成功的产品中间往往有巨大的gap。您当时碰到的第一个大的挑战是什么?
史彦泽:一开始的资金投入挺大的,因为我要做的是一个管理软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且这个管理软件要建立在云上面,如果没有在云上的话,产品体验跟设想的就相差很远,给客户带来的价值也有限。
与此同时,还要融合移动、社交、大数据等新型互联网技术,所以这一开始的投入是非常大的。然而在2011年的时候是没有VC的,都是我自己投积蓄进来。
第二个问题是人才。CRM这个领域很重要也是最难搞的一个点,就是它是和公司的管理流程高度绑定,这些流程都是需要软件来承载的,但是每个行业、每个公司的流程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构建一个云端的CRM平台。
当时来讲,国内没有那么多云上软件的人才和经验,这是从产品维度上来讲的人才挑战,其次是销售人才,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CRM是一个管理软件,它卖的不是一个功能,而是解决方案。而且我们初期很多客户是中小客户,有经验的人也不屑于来卖这么小的单子。所以前期如何去构建一支符合当时市场的销售团队,要从一张白纸开始把这个模式趟出来,同时还得去考虑增长,这其实是蛮难的。
02
面对“不合理”需求
教育客户难,满足客户更难
阮良:有一句话叫“做产品,自己的狗粮自己得先吃”,我相信销售易的销售团队肯定会用自家产品去做销售管理。那么在早期,你们对自己产品最吐槽的一点是什么?
史彦泽:无法查看数据以及做数据分析,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当时很多客户对我们的吐槽也是这一点。因为销售易早期的软件产品里是没有BI能力的。
阮良:那后来是自己做了BI,还是引进合作伙伴来对接,成为一个解决方案?
史彦泽:你提了产品逻辑里面很有意思的一个点。国外客户对什么样的软件做什么样的事,有哪些厂商在干,有清晰的认知。比如说Salesforce也是后面才收购Tableau,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让客户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
但当我们和中国客户说这不应该我干的,你应该去买一个BI,他们就吐槽说那我不续约了,我买你的CRM,看你的数据,你还让我再买一个东西?但是你站在客户视角,他也没错,那我们做产品的怎么办?你不能天天去教育客户说你不对,而是得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但当时,BI领域没有那么多以移动为场景的厂商,而且即使有,也存在产品适配、权限管理、价格体系等合作问题,所以最后我们就自己研发BI能力。
阮良 :我个人的观点,前期这样的确有利于对客户交付和打开市场,但是长远来看会有弊端。以BI为例,后面一定会有专业的BI公司出来去做更好的对接或者整合。当新的硬件、新经济周期或者客户自身发生改变,市场对BI报表、视觉呈现产生新需求时,我们自己的力量就不足以支撑了。到那时,如果我再去对接市场上不错的BI软件,可能又变得很难了。
史彦泽:对,其实我们在做产品路线图时有一个巨大的争议,就是在这个领域的边界跟壁垒。我到底应不应该干?最理想的情况下可能就别干。但是实际上在当时的节点,你要站在客户视角去解决问题,你可能就是得做一个决策,真的得干。
阮良:那后来有没有替换成跟别人合作的模式?
史彦泽:因为我以前就做BI,知道这里面其实挺深的,所以并没有把它变成一个大的企业级BI,而是更多在CRM客户关注的权限体系、统一视觉、多端适配能力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并持续迭代,现在,它也成为客户使用时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但是文档这些领域就不一样。我们系统里面最早的文档体系是自己做的,要想赋能销售人员,就得很好地整合公司里的文档体系,所以后来就跟不上客户需求,最后我们跟金山合作,慢慢地引入WPS的文档能力。在不影响自身核心产品的地方用专业的能力,也能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阮良:我们也有类似经历,当时也是因为看到了机会,中国的消费者开始慢慢习惯于到京东、手淘、天猫这样的终端平台去消费,但是还有大量的独立电商缺乏在线客服系统。所以我们从移动化和智能化这2个点切入做智能客服,然后客户也提出了看报表的需求,但是我们运气比较好,网易内部有比较好的BI产品,就直接拿来用了。
03
小成本验证客户需求真伪
少花冤枉钱
阮良 :我们做客服,销售易做销售管理,其实都离不开客户,而且本质上客服也是CRM的一个分支。所以想和史总探讨一下,早期产品可能没那么成熟时,怎么以围绕客户为中心去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史彦泽:现在回过头来看,因为前期有资本,很多经营思路都是规模导向,容易陷入啥都要的状态,也就会跑偏。而销售团队因为是业绩导向,天然就会拼命说服你某个行业很好,咱们一定要进军。
阮良:这个太有共鸣了。他们会说这个客户我们必须得要,只要拿下了,我们就可以横扫一片。
史彦泽 :是的,但这就是个伪命题。就比如说当我们觉得大客户、小客户,金融、零售等各个领域都能用我们的产品时候,我们到底聚焦什么?我们怎么以客户为中心打磨产品,怎么真正做到把每一个聚焦的细分领域的客户服务好了?
所以你刚刚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是直击灵魂的。其实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以产品为中心,带来的副作用是产研跟一线非常割裂、撕扯,天天都要解决做还是不做的问题。
阮良:这是所有To B公司的常态,特别是在早期。
史彦泽:所以我们说产品和市场的契合到底在哪?谁都不愿意选择细分小领域,显得好像给产品设置了太大的局限。在那样的经营思路驱动下,我们不断地扩功能,扩不同行业的经营规模,这就带来产研投入激增,但在前端与客户互动的流程又不能复制,每个行业、每家企业都不一样,这就导致了产品功能也不可复制。
阮良:是,这个销售卖得好,不意味着那个销售也能卖得好。
史彦泽:对,我们在教别人以客户为中心,但实际上这个行业的很多公司都是以规模和产品为中心。
阮良 :我觉得史总您这句话很真诚。
我们也是在成长过程中走过很多弯路,所以现在对于任何一个新品都有一套“新品商业化SOP(标准化流程)”。比如说在MVP阶段(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产品阶段),我们必须要有很详尽的市场洞察、财务测算以及种子客户的验证。到了PMF阶段(Product Market Fit,产品市场匹配阶段),要求会更高,这个新产品或者新模块必须要有25个客户成交,并且这里面必须有3个是行业top,有10个是知名客户。另外,这25个成交客户交付完成之后还必须是满意的,而不仅仅是没有恶评就够了。这样,我们才认为它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才会进入下一个阶段,给全体销售宣贯这个产品可以卖。
这么做是因为以前碰到伤害太大了。新产品出来了,产品很嗨,销售卖不动,然后各种撕扯,团队之间的信任感越来越低。本质上是两边对市场都没有看清楚导致的。所以踩了无数坑之后,我们总结出了这么一套SOP,不能说百分之百成功了,但是现在新品的成功概率比以前大很多。
史彦泽:这一套流程体系对To B公司的要求就是少花冤枉钱。我们在赋能别人的情况下,我们自己的这些经营也要提升。
大环境的变化,让我们所有人都得去面对现实。我们做管理软件的,核心就是支持企业以客户为中心,但是如果你自己都不以客户为中心精耕细作,那怎么会把自己的产品用得比你的客户还好呢?一般不太会。
所以我们这几年在反思和调整,把以软件功能和规模导向的思维向客户聚焦,这里面有好多的大变革。
阮良:现在变革得如何?
史彦泽:我们已经搞了两年左右了,有进展但不是一蹴而就,因为To B的组织存在惯性。原来是交棒式、产品型的公司经营模式,它有售前、销售、交付……分工和角色是围绕业务流程来的;现在要调整成以客户为中心导向,几个不同角色的人一起去看怎么样把客户要的业务价值实现。这是两种经营逻辑。
阮良:是的,现在的原点是从客户价值出发,有了客户价值才会有解决方案,有了解决方案才会有所谓的产品功能、交付方式和使用方式。
get更多精彩内容,可以查看:MCtalk·CEO对话×销售易丨To B企业如何让客户满意,又兼顾盈利?
最后,给大家准备了完整版干货资料✉我立即get~(LTT936)
10W人都在看的干货料 | 附完整版
《网易数智年度技术精选合集》
《2023泛娱乐出海白皮书》
《2023年全球即时通讯(IM)PaaS市场洞察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