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些天发现了一个巨牛的人工智能学习网站,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忍不住分享一下给大家:点击跳转
〇,资料来源
《美国育儿百科》、《新版育儿百科》、母子健康手册部分内容
一,育儿心理学
二,母婴护理时间线
三,育儿培养大纲
四,婴儿的生理特征、发育规律
1,反射

2,意识状态
婴儿有6种不同的意识状态,每天会循环几次。2种是睡眠状态,其余的属于清醒状态。

3,0-1月龄生理特点
(1)动作

(2)视力
婴儿的视力在第1个月会经历很多变化。他出生时具有边缘视觉 ,然后逐渐形成对视线范围中的某一个点的聚 焦能力。他喜欢注视距离他面前20.3~38.1厘米的物体,到满月时,他 最远将可以看到约91.4厘米处的物体。
他最感兴趣的是黑白图片或对比强烈的图案,比如对比强烈的条纹、同心圆、 棋盘格,还有非常简单的人面图案。
(3)听觉
在第1个月听觉完全成熟。能识别某些声音,听到熟悉的声音或人声时会扭头去看。
(4)嗅觉和触觉

4,1-3月龄生理特点
这几个月最为重要的一个进步是孩子颈部力量的增强。满4个月以后,孩子就可以用手肘撑起头部和上半身了。

婴儿在2个月大时,双眼会更加协调,不会在转动时失去对焦。


5,4-7月龄生理特点
视力特点:色觉完全发育成熟。远视视力成熟。跟踪移动物体的能力提高。




在这个时期,孩子将开始长牙。首先,两颗门牙开始长出(可能是上牙,也可能是下牙),然后另两颗门牙长出来,接着长出臼齿,然后长出虎牙。
7,相关纪录片
(1)生门,纪录片,很有名。很沉重,里面有太多的意外和苦难。
(2)宝宝的第一年第一季,某站6集,介绍了一些关于新生儿的知识和科学家研究过程。也介绍了宝妈的神奇激素反应,让宝妈非常在意孩子,这个激素反应在宝爸身上比较弱,且比较迟缓。
(3)宝宝的第一年第二季,某站6集,介绍了宝宝在一岁之前就能拥有的情感,所以一岁之前也要有充足的关爱和互动。也介绍了宝宝帮助他人的天性,和学习他人的天性。
(4)北鼻异想世界,纪录片,3集
第1集:
宝宝两岁之前的语言能力研究,爱说话的宝宝掌握的词汇量更大。研究者记录宝宝一天听到的所有词汇和说出来的所有词汇,研究其中的关系,宝宝听到的越多,说的越多。这个研究内容在《宝宝的第一年》中也有介绍。
另外一个研究是喜欢玩平板电脑的宝宝和不喜欢玩的宝宝,基础运动能力的差异,结果是玩平板的宝宝画直线和搭积木的能力更强。
还有一个研究是宝宝的社交能力,发现宝宝几个月大就已经会理解其他人的行为,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为社交对象。
还有一个研究是宝宝的自控能力,一部分宝宝天生就具有自控能力。宝宝在出生20个月左右,大脑完成自控的区域才会发育成熟。
还有一个研究是宝宝对于父母分工的理解,除了修理汽车之外,其他的工作宝宝都同时选择父母,这个研究和20年之前的研究结果对比,有了变化,可能是现代家庭分工的变化被宝宝从自家或从电视上感知到了。
第2集:
测试父母对宝宝很热情和很无视的情况下,宝宝的反应对比。这个研究和《宝宝的第一年》中的研究差不多,宝宝可以迅速的感受到热情和无视,被无视时会用各种方法吸引注意。
另一个研究是,宝宝是否会根据第一印象判断对方是否可信,分辨对方的好坏。结论是即使七个月的宝宝,也具有了分辨能力。
另外几个研究是宝宝的自我意识、意识到他人喜好和自己的不同、共情能力等,这些都是2岁以内的宝宝学会的能力。
第3集:
测试刚学会爬行的宝宝能不能识别陡坡,实验证明爬行对宝宝的空间感形成有帮助。
另一个研究是,宝宝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另一个研究是,宝宝对于非常接近的2个发音具有分辨能力,而一般的成年人分辨不了。这个叫知觉窄化效应,在《宝宝的第一年》里面有个很像的研究,宝宝对于长的很像的2只猴子是能够区分的,而成年人对于外国人往往都分不清楚。
(5)婴儿的秘密生活
婴儿一出生就具有游泳的部分技能,可能和羊水环境有关,也可能是进化的结果。
婴儿在极端寒冷中会减缓脑死亡,医生有时会用作医疗手段。
婴儿的早期视觉比较模糊,大脑还不能很好的处理2个眼睛各自的图像,大概眼前20cm处是最清楚的。
出生后要几年时间才能辨别细微的颜色区别。
婴儿的早期听觉也比较模糊,大脑对于双耳的听觉处理也不太好。婴儿在车上很容易睡着,可能是因为和子宫内的听觉差不多。
(6)宝宝的奇妙旅程
第一次哭声对婴儿来说着实不易,对大人来说至关重要。
婴儿存在吮吸反射,这是生存的本能。
婴儿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的话,会分泌大量皮质醇,影响大脑发育。
婴儿比成年人多99块骨头,长大的过程中骨头会逐渐融合,数量减少。
婴儿被按摩和抚触,会刺激催产素的分泌。
长乳牙的时候,婴儿很容易得尿布皮炎。
六个月的时候,婴儿的大脑开始调节视觉,完成双眼视觉融合。
婴儿在前几个月就具备听觉,而且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发音部位六个月才会开始发育,一岁左右开始能说完整的词。
(7)母性科学
略。
8,2岁

五,单亲爸爸抚养攻略 待更新
。
六,安全措施
2岁以前:


2-5岁

七,宏观育儿观
1,多与宝宝交流玩耍

2,爸爸的重要作用

3,为什么要学习婴儿的生理特征、发育规律
很多家长可能觉得,我只要学习好的育儿方法就行了,为什么要学习那么多关于婴儿发育的科学知识呢?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因为只有底层认知跟上了科学主流认知的脚步,我们才会更加认同先进的育儿方法和理念,而不会不以为意甚至嗤之以鼻。
184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