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认同因果论,那么你可以认同这个观点:一个事件本来是确定的,但由于你不知道它的某些细节,因此你认为这个事件是随机的。也就是说,概率是存在于你不了解的东西上的。
比如说,校门外有有一排树。每天你上学都要走那里过,但因为树很多,而且你没有时间看,你并不知道有多少棵树。你只知道有很多,大概有几十棵。但树的数量是确定的,比如每天扫地的人就也许知道有多少棵。
于是当你要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树的时候,在数之前,你可以说:树的数量是偶数的概率是二分之一。
或者说,你要掷一个骰子。一个骰子在离开手以后,就不再受你控制。它会受空气(风)的影响,也会受地面的影响,并最终与地面产生多次碰撞,这些碰撞是弹力(电磁力)带来的,如果你测量了精确到纳米级别(或者更大)的信息,就可以计算出它的最终停下时哪一面会朝上。因此骰子离手后,结果就是确定的。也许某个暗中跟踪你的科学家会知道答案。
但是你没有测量很多信息,因此你掷骰子的时候可以说:掷出3的概率是六分之一。
同样的,放射性元素衰变的时候,如果你测量了某些信息,那答案就是确定的。但你没有测量,所以它衰变的概率是二分之一。
但是这个事情能不能推广到万事万物呢?我不知道。虽然我嘴上说没有平行宇宙,但有没有我是不知道的。但是如果有的话我就会很伤心。那样因果论就不存在了。
事实上这件事发生在2016年8月,为此我在班上讲了双缝干涉实验的课前十分钟。
另外讲一些细节。有些东西看起来是你不知道的(按刚才的说法,是“随机”的),但事实上你可能知道。比如一个对称的图案,那它上面的某种东西就很可能有偶数个。或者说外国有很多有趣的乐队,外国人又对单词比较熟悉,很可能就存在用英文名和其他东西拼起来的乐队。而我们班上每个人都有英文名,OI用户名一般都是英文名,一般人又不可能把英文名作为用户名,我们这种人好多又喜欢外国歌手,因此很有可能某OI选手的用户名是某个乐队的名字,这个名字包括了他的英文名。又或者,你在高新联训中很可能有一天犯了一个完全可以避免的错误,但这个错误掉了你很多分。这是因为OI的评分机制太坑,容易造成这种状况。这些事也许你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