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汉诺塔----小白的试探与复盘
问题:
汉诺塔问题是一个著名的问题,初始模型如图所示。其来源据说是在约19世纪末欧洲的商店中出售一种智力玩具,在一块铜板上有三根杆,最左边的杆自上而下、由小到大顺序串着64个圆盘构成的塔,游戏的目的是将最左边A杆上的圆盘,借助最右边的C杆,全部移动到中间的B杆上,条件是一次仅能移动一个盘,且不允许大盘放在小盘的上面。

第一步:
把n-1个木块,从A移动到B;
把第N个木块,从A移动到C;
第二部:
把n-1个木块,从B移动到C(与从A移动到B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换了个杆子)
借鉴通过阅读各位前辈的总结,递归的步骤可以分为大致下面三个步骤
一.明确这个函数的木器
二.寻找函数的终止条件(结束函数调用,防止死循环)
三.寻找递归结束条件
参考文章:《为什么你学不会递归?告别递归,谈谈我的一些经验》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不要试图在脑海中将大型递归的执行过程全部模拟,这是不现实的。
因此,也就有了我们解树形递归题的三部曲:
找整个递归的终止条件:递归应该在什么时候结束?
找返回值:应该给上一级返回什么信息?
本级递归应该做什么:在这一级递归中,应该完成什么任务?
参考文章:《三道题彻底搞定:套路口二觉递归问题》
代码实现:
汉诺塔问题解析与C语言实现

本文详细介绍了汉诺塔问题的解决步骤,并通过C语言实现递归算法。内容包括递归的理解、汉诺塔问题的数学归纳法解释以及代码实现。重点在于理解递归思想和终止条件的设定。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14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