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安全、问题跟踪与可靠性保障
1. 安全计划
嵌入式系统都应制定安全计划,即便认为系统无安全威胁,也需明确表达思考过程。一个基本的安全计划应涵盖以下要素:
- 安全目标 :明确系统安全的定义,考虑隐私、保密、认证、商业机密盗窃等方面,确定攻击者是否会导致不安全操作。同时,尽可能设定成本/效益目标,明确安全投入的限度。
- 可能的攻击 :依据系统预期用途,确定可能遭遇的攻击,常以代表性攻击场景呈现。也可从系统易受攻击的特性入手,如设备的互联网连接通常是安全漏洞。
- 故障严重性 :区分可能导致关键安全故障的攻击和仅造成干扰的攻击,对攻击的重要性进行优先级排序,以便确定应对措施。可使用表格,为每个威胁标注严重性和应对策略。
- 应对措施 :针对高严重性威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此外,安全计划还需考虑系统随威胁变化的演进,包括更新策略和监控策略:
- 更新策略 :当出现新威胁或旧威胁严重性增加时,制定部署改进安全对策的方案,涵盖自身软件和第三方软件的修复。若通过互联网分发安全更新,要警惕更新机制遭受攻击;若依赖用户更新,需防范攻击者设置恶意更新网站欺骗用户。
- 监控策略 :持续监控系统遭受的攻击,了解威胁的实际情况,以便应对不断变化的威胁环境。同时,跟踪第三方软件的安全修复发布情况。
有时,嵌入式系统可能无需设计安全功能,而是依赖用户提供安全环境。此时,仍需制定安全计划,包括向用户说明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