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保障:从代码分析到问题解决
1. 静态代码分析工具
在软件开发中,部分编译器在发现代码警告方面表现不佳。早期编译器为简化操作和提高运行速度,很少生成警告信息。因此,专门用于查找警告的程序Lint应运而生,其更现代的衍生版本是Splint。如今,“lint”已成为查找代码中可疑结构程序的通用术语,更准确的说法是静态代码分析工具。
静态代码分析工具通过实现编译器的前端来工作,它会分析程序,但不关注生成可执行程序。这类工具能检查多种属性,并将潜在问题标记为警告。常见的检查属性包括:
- 未初始化变量 :在赋值前就被使用的变量。
- 不可达代码(死代码) :任何执行流程都无法到达的代码,如条件始终为假的 if 语句中的代码。
- 可疑的语言使用 :例如在C语言的条件判断中使用“=”而非“==”。
- 类型检查 :确保函数调用参数或方程组件的数据类型兼容。
- 定义前使用变量和过程 :在许多语言中,变量在定义前使用会采用默认类型,这可能导致错误。
- 降低可移植性的非标准语言特性 。
如果编译器的警告功能不够强大,可以使用其他编译器或静态检查器来查找潜在问题。此外,还有一些辅助工具,如检查内存分配的工具、数组边界检查器和缓冲区溢出检查器。对于关键系统,还会使用模型检查,即创建程序的数学严格形式模型并测试是否违反重要行为要求。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