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经常分享技术文章到开发者头条,所以攒下来一些积分,这些积分可以用来兑换书籍。上周看到他们上线了一本《绝非偶然:撬动星球的头部效应》,立马下单。书很快就到了,趁着周末,一口气读完。
这是一本汇聚了21位知识星球星主的成长故事的书。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扉页上的几个小字:
人生闪光,绝非偶然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各种机会接踵而至,有的人抓住了,一飞冲天。而资讯的发达,让这些成功人士离我们越来越近,以至于我们越来越渴望成功。这些成功人士是如何成功的?有没有什么捷径?于是成功学流行开来,成为一门生意。然而当人们一头扎进成功学后,发现那些传授成功学的人确实成功了,而自己则成为了别人成功的台阶。再后来,反成功学又反向收割一把。人们最终发现,这个世界确实有很多人成功了,但别人的成功无法复制。
以前上学的时候,老师会建议我们读一些名人传记。然而,这些历史名人,有些离我们时代太远,有些成就太高,让我们觉得遥不可及,甚至会产生一些自卑,对于指导我们的人生,参考价值不大。
这本《绝非偶然》的21位星主,从世俗意义上讲也是一些成功人士,但远不是如马云、任正非这样的业界大佬,我甚至很难将他们归为哪一类人。这一群人,职业各异,有做产品的、有运营的,有程序员、有摄影师,甚至还有海外并购专家、脑科学家。而这帮人的经历,更是五花八门。有一路开挂,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都是顶尖名校,从事前沿科学研究。也有学渣逆袭,从二本、三本院校毕业,一路坚持,最终走向人生巅峰。还有的文科毕业,但最后却在程序员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做出影响千万人的产品。
有人说,在人的一生当中,努力对成功的贡献大概只占30%,剩下的70%就要留给机遇。我们给了机遇如此高的权重,以至于我们经常抱怨红利的消失,抱怨风口的转向。比如90后吐槽70后赶上了好时代,遍地是机会,而70后则艳羡90后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会儿淘宝、一会儿O2O,还有什么比特币、抖音、直播、带货,简直是躺着挣钱。
最终,我们还是会明白,看不到的机会不叫机会,抓不到的机会,更不是机会。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充分准备的那30%,剩下的70%根本无从谈起。
也许,你曾经心怀雄心壮志,但命运偏偏作弄人,大学读的专业缺乏热情,毕业也只能找到一份并不喜欢的工作。那你可以读一读池建强的《跨越能力边界,探索人生极限》,你可以看到,一位来自河北的少年,曾经踌躇满志,毕业后却进到工厂,满头大汗的擦散热器,擦了三个月后,工作更枯燥,“插件”,把分配好的二极管、三极管、电容等元件插到电路板上。但是,在别人饭后在宿舍看电视、聊天的时候,他利用车间的唯一一台电脑,自学编程知识。每个晚上,只留下这个少年在灯光下孤寂的身影。半年后,这个少年走出了工厂,做起了程序员。在IT界做得风生水起的同时,他还在网上写文章,用文字打动了数百万的读者。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不停跨越能力边界,探索人生极限。
也许,你学渣附体,上的只是二流大学,大学在逃课、泡妞、挂科、打游戏中度过,等来到社会,感觉前途迷茫,那你可以读一读stormzhang的《不甘平庸的逆袭者》。你可以看到,一位在懵懂中度过大学生涯的学渣,是如何通过自学转行做程序员,从底层一路“开挂”成为产品负责人、公司高管,然后辞职做自由职业者,自媒体人。
也许,你天赋异禀,从小到大,独孤求败,以至于失去了人生目标,那你可以读一读吴思涵的《向上狂奔才能停驻尖端》和屠龙的胭脂井的《有意识的人生,做自己的领航员》,看一看顶级学霸是如何站在高阶思考人类的前沿领域,玩转尖端的科研之路。
也许,你青春年少,桀骜不驯。也许,你热爱阅读。也许,你天生爱折腾,总在捣鼓着外人看来不务正业的事。也许,你做着稳定的工作,但由于结婚、生子、买房而压力山大 ....在这本书里,你都能找到共鸣。
现在人们基本上达成共识,成功无法复制。但观察了这群人的人生轨迹之后,我不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偶然的,必然存在一些共性的东西。在我看来,对事业的热爱、长期的坚持、不走捷径、分享与输出,都是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但就是这些浅显的道理,悟得越早,人生越早开挂。
让我们忘掉“人生起跑线”,忘掉曾经被看轻的时刻,找到希望的钥匙,在以小博大的互联网时代,把自己放对位置,让自己的光芒无限放大。
不管你现在处在哪个层级,都建议读一读这本《绝非偶然:撬动星球的头部效应》。若干年后,也许你可以对自己说,成长为今天的样子,绝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