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plotlib绘制间断条形图broken_barh()

本文介绍了matplotlib库中的broken_barh()函数,用于创建间断条形图,展示定性数据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指定x轴和y轴范围以及颜色等参数绘制多个矩形,形成间断条形图,用于直观比较不同时间段的数据状态。关键词包括matplotlib、数据可视化、间断条形图、broken_barh函数。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当前有效matplotlib版本为:3.4.1

概述

间断条形图是在条形图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主要用来可视化定性数据的相同指标在时间维度上的指标值的变化情况,实现定性数据的相同指标的变化情况的有效直观比较。

broken_barh()函数的作用是绘制间断条形图。该函数是BrokenBarHCollection类构造函数的一个快捷接口。

函数的签名为matplotlib.pyplot.broken_barh(xranges, yrange, *, data=None, **kwargs)

函数的参数为:

  • xranges:所有矩形的x轴位置及高度。类型为(xmin, xwidth)元组序列,每个元组控制一个矩形x轴位置。必备参数。
  • yrange:所有矩形的y轴位置及高度。类型为(ymin, yheight)元组。必备参数。
  • **kwargsmatplotlib.collections.BrokenBarHCollection对象属性。
    每个kwarg 参数可以是一个单独的值,该参数将应用于所有矩形,例如facecolors='black'
    每个kwarg 参数可以是一个值序列,那么所有参数将会循环应用于所有矩形,例如facecolors=('black', 'blue')

间断条形图即水平方向的一系列矩形。每个矩形在x轴上位置由xranges的每个元素确定。所有矩形具有由yrange参数确定的相同的垂直方向的位置和大小。

返回值为matplotlib.collections.BrokenBarHCollection对象。

案例:演示broken_barh()函数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plt.broken_barh([(110, 30), (150, 10)], (10, 9))
plt.broken_barh([(10, 50), (100, 20), (130, 10)], (20, 9),
               facecolors=('r', 'g', 'b'))
plt.ylim(5, 35)
plt.xlim(0, 200)
plt.yticks([15, 25],['A', 'B'])
plt.grid()

plt.sho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