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加速器文献整理

这篇博客整理了William J. Dally团队和寒武纪团队在AI加速器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SCNN、EIE、DianNao和Cambricon-X等加速器。Dally团队提出了对神经网络硬件和算法的优化,包括剪枝、量化和稀疏编码。而寒武纪团队则设计了三级流水结构的加速器,支持多种神经网络结构,并在DianNao基础上增加了对稀疏神经网络的支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William J. Dally 团队

Dally团队除了对神经网络处理器进行硬件优化,也提出了很多算法上的优化。包括

  • 提出了一种训练方法,在训练过程中对神经网络进行剪枝,可以增加网络的稀疏性,(可以减少9x到13x的互联weight)。
  • 对稀疏后的weight进行量化,这样数据就少了,可以使用LUT存储,在weight的量化过程中使用了K-means聚类算法。量化可以将weight的表示从32为降低为5位。
  • 量化后的weight,以及其稀疏编码的index的分布是非均匀的,通过分析这种非均匀性,使用huffman这种压缩编码来进行存储,节省20-23%存储空间。
  • 又提出在稀疏的时候,可以间隔着的稀疏,比如稀疏掉特定的一个滤波器,这样可以使稀疏后的数据更规整,利于加速。
    这里写图片描述

文献一:SCNN: An Accelerator for Compresse d-spars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1

作者:Angshuman Parashar,William J. Dally
摘要

  • 对卷积层进行优化
  • 探索activation 和weight中的0来优化结构。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将小于一定阈值的weight归零来增加weight矩阵的稀疏性。
  • 将卷积运算分布到几个子PE中运算。
  • activation和weight都使用稀疏编码来计算。

结构及优化分析
本文提高,CNN网络的稀疏性表现在两个方面:weight的稀疏性和activation的稀疏性。Weight的稀疏性可以通过一些剪枝算法来实现,比如韩松等人提出的剪枝算法。Activation的稀疏性来自于ReLU运算。
Weight和activation中的0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通过利用CNN的稀疏性可以得到以下两个好处:1、压缩数据,通过使用压缩编码消除数据中的0,可以减小需要存储的数据量;2、消除不必要的计算,当weight和activation中有0时,我们既可以关闭计算单元来节省能耗,也可以直接跳过该运算,这样既节省能耗又节约时间。CNN硬件设计就需要充分利用这两个好处。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一个典型的CNN卷积层运算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如上图所示,为一个7层嵌套的循环,其核心运算为滤波中的乘累加。硬件设计就是要对该循环进行并行加速。
首先假设数据的非稀疏的,先根据卷积运算的7层循环的特点来优化结构。由于weight和activation都很大,要进行分块处理。对于卷积运算,有两种循环方式:固定activation,循环weight;固定weight,循环activation。该文使用的前者,因此首先对weight进行分组,将k个通道(channel)的weight按照每组Kc个通道来分组,weight分组后的计算单元变为:
这里写图片描述

该文的结构SCNN由多个PE组成,因此对于以上的计算单元,又对activation进行分块。将WxH的activation平面,按照Wt × Ht的格子进行分割,每个PE计算的activation数量为C ×

<think>好的,我需要帮助用户了解如何运行或启动机器学习任务,包括运行模型和启动训练。首先,用户的问题涉及两个主要方面:运行已有的机器学习模型和启动新的训练流程。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特别是引用[1]和[2],需要结合这些信息来构建回答。 首先,我需要整理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的一般步骤。通常,这包括数据准备、加载模型、预处理数据、模型推理和后处理。例如,用户提到的封装成桌面应用可能涉及到将训练好的模型保存后,在应用中进行加载和使用。这里可以提到使用Python的库如joblib或pickle来保存和加载模型,同时需要注意在GUI应用中的性能优化,如引用[1]提到的。 接下来是启动机器学习训练的流程。这里需要涵盖数据收集与清洗、特征工程、模型选择、训练与验证、调优以及部署。引用[2]提到在数据科学学习过程中,通过信息图简化流程,这可能涉及到使用工具如Scikit-learn、TensorFlow等框架来构建和训练模型。同时,要强调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比如处理缺失值、标准化等步骤。 用户提供的引用中,引用[1]还提到了GUI程序中的性能优化方法,这部分可能需要简要提及,例如使用Cython加速关键代码,或者异步处理防止界面卡顿。但用户当前的问题更关注如何启动和运行,所以这部分可以作为补充信息。 此外,用户可能对工具和框架感兴趣,需要列出常用的库,比如Pandas、NumPy用于数据处理,Scikit-learn用于传统机器学习模型,TensorFlow/PyTorch用于深度学习。在部署方面,可以提到Flask或Django构建API,或者使用PyInstaller封装桌面应用。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需要考虑用户可能的后续疑问,例如数据预处理的具体方法、如何选择模型、训练中的过拟合处理、模型部署的步骤等。 需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同时保持语言简洁,符合中文表达习惯。还要注意所有数学表达式使用正确的LaTeX格式,例如在提到损失函数时使用$L = \frac{1}{n}\sum_{i=1}^n(y_i - \hat{y}_i)^2$这样的格式。 总结步骤: 1. 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的步骤:数据准备、加载模型、预处理、推理、后处理。 2. 启动训练的流程:数据准备、特征工程、模型选择、训练验证、调优、部署。 3. 工具和框架推荐。 4. 性能优化提示(来自引用[1])。 5. 相关问题生成。 需要检查是否符合系统级指令,特别是LaTeX格式是否正确,引用标识是否添加。同时确保回答真实可靠,引用相关文献。</think>### 如何运行或启动机器学习任务 #### 一、运行机器学习模型 1. **数据准备** 输入数据需与训练数据格式一致。例如,图像分类任务需将图像调整为固定尺寸并归一化到$[0,1]$范围。 2. **加载模型** 使用Python库(如`joblib`、`pickle`或框架自带接口)加载预训练模型: ```python import joblib model = joblib.load('model.pkl') # 加载Scikit-learn模型 ``` 3. **数据预处理** 对输入数据执行与训练阶段相同的预处理操作,例如标准化: $$x_{\text{std}} = \frac{x - \mu}{\sigma}$$ 其中$\mu$为训练集均值,$\sigma$为标准差[^2]。 4. **模型推理** 调用预测接口生成结果: ```python prediction = model.predict(new_data) # 分类或回归输出 ``` 5. **后处理与输出** 根据任务需求解析结果,例如将分类概率转换为标签,或反归一化回归值。 --- #### 二、启动机器学习训练 1. **数据收集与清洗** - 从数据库、文件(CSV、Excel)或API获取原始数据。 - 处理缺失值(删除、插值)、异常值(截断或分箱)和重复值[^2]。 2. **特征工程** - 特征选择:使用相关系数、卡方检验等方法筛选重要特征。 - 特征变换:对非数值数据编码(如独热编码),或生成多项式特征$X^2, X_1X_2$。 3. **模型选择与定义** - 传统模型:Scikit-learn中的`RandomForestClassifier`、`SVM`。 - 深度学习:使用TensorFlow/Keras或PyTorch定义网络结构: ```python model = tf.keras.Sequential([ tf.keras.layers.Dense(64, activation='relu', input_shape=(input_dim,)), tf.keras.layers.Dense(10, activation='softmax') ]) ``` 4. **训练与验证** - 划分训练集/验证集(比例通常为8:2)。 - 定义损失函数(如交叉熵$L = -\sum y_i \log(\hat{y}_i)$)和优化器(如Adam)。 - 启动训练循环: ```python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epochs=50, validation_data=(X_val, y_val)) ``` 5. **模型调优** - 超参数优化:使用网格搜索(`GridSearchCV`)或贝叶斯优化。 - 防止过拟合:添加Dropout层或L2正则化$L_{\text{reg}} = \lambda \sum w_i^2$。 6. **模型部署** - 封装为API:使用Flask或FastAPI构建服务。 - 桌面应用:通过PyQt/Tkinter集成模型,引用[1]提到的性能优化方法如异步推理可避免界面卡顿。 --- #### 三、常用工具与框架 | 任务类型 | 推荐工具 | |----------------|--------------------------------------------------------------------------| | 数据处理 | Pandas, NumPy, OpenCV(图像) | | 传统机器学习 | Scikit-learn, XGBoost | | 深度学习 | TensorFlow, PyTorch, Keras | | 可视化 | Matplotlib, Seaborn | | 部署 | Flask(API)、PyInstaller(打包EXE)、Docker(容器化)[^1] | --- #### 四、性能优化提示 - **推理加速**:使用ONNX格式转换模型,或启用TensorRT优化(针对NVIDIA GPU)。 - **内存管理**:批量处理数据(Batch Inference)减少I/O开销。 ---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