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的重要性
从大学到毕业,到工作再到研究生,极限在高等数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本人在工作中为了考研也要读高数滴。极限是高数中所有树枝的一个树根,也是打开高数大门的钥匙(这些都是屁话,当然知道,但还是要说)。
极限研究的对象是谁?
极限研究的对象是函数。
-
函数是什么?
在我看来,函数就是自变量 x x x(或者其他什么字母都行,在理解过程中可以是任意字母,但是对于从我国学习的整个系统中,用 x x x代表自变量还是收到广大师生接受的)一出去就永不回头的“箭”,映射到一个唯一的函数值 y y y(或者说因变量都行,只是起一个名字,但是概念必须在!),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映射关系 f f f。要想知道两个函数是否是同一个函数,自变量 x x x的取值范围(定义域)、函数值 y y y的取值范围(值域)、对应关系 f f f都有一模一样,两个函数才算是同一个函数。 -
为什么研究的是函数?
最早的极限概念的萌芽,和函数并没有几毛钱关系,甚至和微积分也没有几毛钱关系。最直观的理解是多边形无限接近圆求圆周长的情况,怎么说,圆的值受到圆周率 π \pi π,这个无理数的影响,它是一个无限的数。而数学界是以函数的概念发展起来的,函数值也有无限的数这样的情况,在理论上是一个确定的值,但是由于无理数的无限又没法精确描述,从而把极限用到了函数值,也就是函数当中。(个人理解勿喷) -
我们学习的高等数学(微积分)
我们现在学的是高等数学(或者说是微积分)是经过几代的天才数学家们不断的分析和总结中才成书的,所以高等数学这本书的原始作者都是数学界的大佬(可惜主要都在欧洲,那时的中国你们懂的)。在牛顿这位----我们姑息称他为大佬的《自然哲学与数学原理》中提到了极限的概念,但是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极限是个啥玩意儿,就是觉得没有不行,他总是把 0 0 0和无穷小划等号,其他数学家说他荒谬吧也没错。后来的微积分的集大成者柯西盖棺定论微积分,才是我们现在所学的微积分体系,我们现在书本上用的极限的严格定义是这个叫魏尔斯特拉斯老头,给弄的,描述得好,但是给学习的人很多痛苦。
极限扮演的角色
用来定义其他(微积分中)重要概念的方法,通往微分和积分的桥梁。
- 从我们的书写方式开始说起
我们最普通的书写方式: A = l i m f A=limf A=limf先不用理会怎么趋向的,在函数 f f f前面加 l i m lim lim极限算法符,说明极限对函数做了一个运算(或者说操作)这个等式才会成立。去掉 l i m lim lim符号,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A = f + o ( x ) A=f + o(x) A=f+o(x)这个式子在许多的定义推导过程中都会用到,其中的 o ( x ) o(x) o(x)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东西,是一个要多小有多小的数,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才有了极限的真正意义。
通熟地讲,什么叫极限?答:对于无穷小:你任意给我一个数我都能给出比你给的数还要小!( lim x = x 0 \lim x=x_0 limx=x0);对于无穷大:你任意给我一个数我都能给出你给的数还要大( lim x = ∞ \lim\ x=\infty lim x=∞);对于极限等于某个数:你任意给我一个不等于A的数我都能给出你给的数还要接近A。(比如A的值是3,你给的数是3.00000000002这个数不等于3,但是很接近3,我可以给你3.0000000000001这个数,这个数同样也不等于3,也更接近3,比你的3.00000000002更接近3)。现在回到 x 0 = x + o ( x ) x_0=x + o(x) x0=x+o(x)这个式子中 o ( x ) o(x) o(x)这个数就是上面例子中的3.00000000002-3=0.00000000002这个数,同样也等于3.0000000000001-3=0.0000000000001这个数,所以说 o ( x ) o(x) o(x)不是一个具体的数,而是任意小的数更直观的说,是一个记号。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极限是一个数无限接近另一个确定值的概念,或者说逼近更准确。同时我们根据以上分析,在尝试解释函数的极限前,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大前提:
自变量 x x x的趋向情况(就是极限符号 lim x → x 0 \lim\limits_{x\rightarrow x_0} x→x0lim那个箭头" → \rightarrow →"),本身也是一个极限的概念,只是为了方便起见,直接用“ → \rightarrow →”表示而已。
现在可以我们尝试解释一个具体的极限定义:
lim
x
→
x
0
f
(
x
)
=
A
\lim\limits_{x\to x_0}f(x)=A
x→x0limf(x)=A
首先我们要明白
x
x
x与
x
0
x_0
x0之间差了
o
(
x
)
o(x)
o(x)(
x
x
x的无穷小),由于在对应关系
f
f
f的限制下(这里,我把函数的映射作用理解为限制作用,意味着
f
(
x
)
f(x)
f(x)的值并不是随意的,是受到
x
x
x的限制),
f
(
x
)
f(x)
f(x)与A的值之间也差了
σ
\sigma
σ(自定义的符号不必深究)。因此
σ
\sigma
σ的大小也收到
o
(
x
)
o(x)
o(x)的限制(
σ
\sigma
σ不会乱跑)。正是这两个差,成为了我们解释函数极限定义的基础。
我们任意给出一个任意小的数 ε \varepsilon ε(就是你认为小的数,你认为1000是很小的数也行,你认为0.004的很小的数也行),我们认为 ε \varepsilon ε是上文提到的 A A A与函数 f ( x ) f(x) f(x)的差值,由于这个任意小的数 ε \varepsilon ε确定了(因为是你任意给的嘛),因此这里的 x x x也就确定下来了(想想是不是这样,由于上文提到限制作用),我们定义为 δ \delta δ。由此我们得到: ε \varepsilon ε与 δ \delta δ是两个相互限制的一对数。这就是咱们教科书中说的:任给 ε \varepsilon ε,都存在一个 δ \delta δ( ∨ \vee ∨ ε \varepsilon ε, ∃ \exists ∃ δ \delta δ)的内在含义。
对应于(注意不是等于,这里只是类比的效果,这里的
ε
\varepsilon
ε和
σ
\sigma
σ是无法比较的)上文提到的
σ
\sigma
σ,
2. 再从极限的性质说
一:在自变量的某个范围内函数值是有界的(高等数学书上讲的:局部有界性)
二:如果函数的某一点(自变量 x x x)的函数值是大于零(或者小于零),则它在这点的极限也是大于零(或者小于零)
三:极限如果存在,则极限的值一定是唯一的(自变量从左往右趋向于特定值( x → x 0 − x\rightarrow x_0^{-} x→x0−),或者从右往左趋向于特定值( x → x 0 + x\rightarrow x_0^{+} x→x0+),函数的极限值是不变的)
这三个定理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自变量 x x x的趋向情况(就是那个箭头" → \rightarrow →"),本身也是一个极限的概念,只是为了方便起见,直接用“ → \rightarrow →”表示而已。所以函数极限的定义是兼顾了自变量 x x x和函数值 y y y统一整体。具体其展开的理解,将在第二篇文章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