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读后的随想

本文基于《设计心理学》的阅读体验,探讨了设计应如何从用户行为角度出发,通过电话与汽车控制的对比,强调设计简洁性的重要性。文中指出传统产品开发流程中,设计者往往缺乏直接用户反馈,可能导致产品设计与实际需求脱节。作者认为简单的设计更易产生好的用户体验,并反思了自己写作读后感的体会。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这两天翻阅了一下《设计心理学》这本书,触动颇大,遂写了这篇文章。

设计心理学的作者是唐纳德 诺曼,书中只要是通过对一些评论一些日用品的设计来阐述作者对于设计的一些看法。

我只看了日用品的设计那一部分,剩下的后续如果我觉得有共鸣也会接着写下去,如果没有就不写了。

唐纳德用了一个电话和汽车的控制的例子来阐述了一个观点,当控制器的数量少于功能的数量时,产品便变得难以使用,比如电话(这里的电话指的是早期的有线电话,没有 液晶显示屏那种),按键的数量是有限的,为了实现多人通过,等待回拨,暂停等功能,需要按下繁琐的不同顺序的按键,比如按下60实现暂停,但是电话上面没有对应功能的反馈,也没有相应的标识符,经常让使用者无所适从。而汽车的控制基本是一对一的反馈,很少有一个按键控制两种功能的情况。所以即使汽车几百个控制器,电话只有十几个控制器,汽车的使用却比电话容易上手。

简单描述一下我总结的作者观点:设计应从用户行为的角度考虑。

这很明显是一句废话,但是说实话,很多公司在的开发人员并不是直接和用户打交道的,产品开发一般是由市场人员考察,到各个销售或代理网点搜集信息,然后提出开发任务书,然后开发人员根据开发任务书去评估开发的可行性,然后再纠集各个部门的人开会讨论,定义产品的外观,功能等等。

整一个流程再复述一遍,开发人员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到各地考察,一般由市场部的人员去搜集信息,获取资料,然后召集各个部门的人员一起开会讨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利益争取。比如生产人员关心,模具是否简单易操作,生产的精度是否达到标准;维修人员关心产品的拆卸,装配是否简易;采购关心原料的供应,然后还有成本,售价等等。作为设计者,必须要考虑到的东西其实挺多的,最后必须做到让各方能基本接受。

以上是我总结的内容,与我之前的工作类比,基本一致。这种设计流程有一个弊端,脱离了目标受众的反馈,设计开发人员无法得到一手资料,也就是消费者的反馈,基本上直到产品上市了,才能收到投诉,而这种反馈,一般是负面的,正面反馈可能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正面反馈我称之为口碑,而口碑不是短时间能形成的。

有一种观点,简单即美,就是说对于一个产品,一个控制器或者说一个按键,对应一个功能即可,当一个功能需要长按,多次按下或者各种顺序或者组合按键才能实现的时候,基本就是这个产品反人类的开始了。

其实我每翻阅一本书都有写一下读后感的想法,然后就想看完后再写,可是每次一看完就忘了想些什么了,其实大多数的时候我只是对一本书的某部分章节有感触而已,不是全书,读完全书后,思想感觉被塞得太多了,一下子无所适从,读后感也就搁置了。

好了,写到这吧,感觉还是没有将我想要表达的观点说出来,有种话就在嘴边却不知道怎么表达的感觉,写作水平在退化的感觉。


写于:2017年8月27日

深圳 台风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