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世界:从语言历史到Python入门指南
1. 编程基础与错误类型
在编程中,编译器主要负责翻译代码,而解释器则兼具翻译和执行的功能。这也引出了编程中常见的两类错误:
- 编译错误 :在程序的编译或解释阶段产生,当代码不符合语法或语义规则时就会出现。
- 执行错误 :在程序执行过程中产生,这类错误信息并非由编译器直接生成,而是编译器添加到程序中的一段代码所产生的。
还有一种情况,程序没有报错,但结果却不符合预期,这可能是算法实现有误,也可能是算法本身设计不佳。
编程的核心是使用编程语言,它是一组描述所需过程的命令集合。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指令和语句,通过它们的组合可以构建计算机程序。需要强调的是,编程语言并非应用程序本身,而是用于创建和修改程序的工具。
2. 编程语⾔的发展历程
2.1 早期发展
1945 年,数学家和化学家约翰·冯·诺依曼(John (Janos) Von Neumann)提出了通用机器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最初,计算机编程使用的是处理器语言,类似于冯·诺依曼机器中的指令。但这种编程方式需要考虑机器的诸多细节,且将程序输入计算机的过程非常繁琐。
1951 年,在冯·诺依曼提出存储程序概念的七年后,威尔克斯(Wilkes)、惠勒(Wheeler)和吉尔(Gill)描述了一种程序加载器,它可以将十进制值转换为二进制值,方便指令和地址的编码。为了简化编程,汇编器逐渐发展,成为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的符号表示(助记符)转换为机器语言本身的工具。虽然汇编语言大大简化了编程过程,但它仍然与机器语言接近,保留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