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本章知识点结构如下图所示: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1.1 计算机网络发展阶段的划分
第一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理论准备阶段(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第二阶段:计算机网络的形成 (从20世纪60年代)
第三阶段: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 OSI参考模型的研究对网络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在网络协议标准化研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TCP/IP 经受了市场和用户的检验,吸引了大量的投资,推动了Internet应用的发展,成为业界标准。
第四阶段:Internet应用、无线网络与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 Internet作为全球性的网际网与大型信息系统,在当今政治、经济、文化、科研、教育与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Internet大规模接入推动了接入技术的发展,促进了 “三网融合” (计算机网络、电信通信网与有线电视网)
· 对等(P2P)网络技术的研究,使得“即时通信”等新的网络应用不断涌现,进一步丰富了人与人之间信息交互与共享的方式。
· 无线局域网与无线城域网技术日益成熟,并已进入应用阶段。无线自组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与应用受到了高度重视。
· 通过射频标签RFID、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与传感网,以及光学视频感知与摄录设备,能够方便、自动地采集各种物品、环境信息,拓宽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更为广泛的信息交互,促进了物联网(IoT)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 随着网络应用的快速增长,社会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强烈的社会需求推动了网络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
1.1.2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ARPANET研究
· 背景
通信网络方案的设计两个基本问题:
(1) 网络拓扑结构:集中式和非集中式拓扑构型,分布式网络拓扑构型如下图所示
(2) 数据传输方式
分组交换设计思想:早期电路交换网线路利用率低,误码率高
分组交换:
① 网络中无中心控制点
② 发送数据的主机将发送数据封装成独立的、有固定格式的分组
③ 如果原端和目的端无直接连接的通信线路,小通过中间节点采用“存储转发”转发分组(路由器)
④ 目的端接受到分组重新组装
分组交换技术:
下图是通信子网结构与分组交换原理示意图:
ARPANET最早四个节点的结构分布在: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圣洛杉矶分校,犹他大学
2.TCP/IP协议研究与发展
ARPANET的协议结构如下如所示:
它是由美国高级研究规划署·(ARPA)提供资金,于1969年创建的。·
1977年ARPANET提出了TCP/IP协议
3.NSFNET对Internet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