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分配
r1
r2
r3
r4
r5
r6
R1/2/3星型拓扑结构
OSPF配置
ping命令测试
总结:
1.OSPF的数据包类型 --- 跨层封装于3层报头 协议号
Hello --- 周期收发,用于邻居的发现、关系的建立、周期的保活-- 10s或30s
DBD-数据库描述包 用于携带数据库目录
LSR 链路状态请求 基于本地未知的LSA信息进行查询
LSU 链路状态更新 用于传递具体的LSA信息
LSack 链路状态确认 可靠性,确认包
LSA --链路状态通告 --- 具体的每一条的拓扑或路由信息;
2.OSPF的状态机 -- 邻居间的邻居关系的不同阶段
Down 一旦接收到hello包进入下一个状态
Init 初始化 收到的hello包中若存在本地的RID,进入下一状态
2way双向通讯 邻居关系建立的标志
3.OSPF的工作过程
启动配置完成后,邻居间组播收发hello包,获取对端的RID,建立邻居关系,生成邻居表;
邻居关系建立后,关注条件;条件不匹配的邻居间,将维持邻居关系,仅hello包周期保活即可;
条件匹配:可以建立邻接(毗邻)关系
将使用DBD/LSR/LSU/LSack来进行交互、共享,同步数据库,获取未知的LSA信息;最终生成与邻接一致的数据库表;
当数据库表同步完成后,本地使用SPF算法,将数据库表转换为有向图,再将有向图计算成为最短路径树,然后以本地为起点,计算到达所有未知网段的最短路径,然后将这些路由加载于本地的路由表中;收敛完成。
拓扑结构突变:
- 新增网段 直连新增网段的设备,使用LSU直接向本地所有邻接进行触发更新,对端需要确认
- 断开网段 直连断开网段的设备,使用LSU直接向本地所有邻接进行触发更新,对端需要确认
- 无法沟通 --- 没有周期的hello包;dead time为hello time的4倍--倒计时,正常被每一个新的hello包刷新,归0时断开邻居关系,删除该邻接共享的信息
4.OSPF协议的基础配置
[r1]ospf 1 router-id 1.1.1.1 启动时可以定义进程号,仅具有本地意义,默认为1;
可以定义RID --- 手工 -- 环回上最大数值ip地址-- 物理接口上最大数值ip地址
宣告:1)区域划分 2)激活接口OSPF协议 3、共享接口信息
[r1-ospf-1]area 0
[r1-ospf-1-area-0.0.0.0]network 12.1.1.1 0.0.0.0
[r1-ospf-1-area-0.0.0.0]network 1.1.1.1 0.0.0.0
OSPF区域划分规则:
- 必须为星型结构 区域0为骨干,大于0为非骨干,非骨干必须连接骨干区域
- 区域间必须使用ABR来互联 -- ABR区域边界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