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基础
文章平均质量分 94
小卓仗剑走天涯
zhuoooo的个人博客
展开
-
【操作系统】5、文件管理
则需要先顺序查找索引表找到分组(共100个分组,因此索引表长度为100,平均需要查50次),找到分组后,再在分组中顺序查找记录(每个分组100个记录,因此平均需要查50次)。可见,采用索引顺序文件结构后,很多时候,用户会连续访问同一目录内的多个文件(比如:接连查看“2015-08”目录内的多个照片文件),显然,每次都从根目录开始查找,是很低效的。从当前路径出发,只需要查询内存中的“照片”目录表,即可知道”2015-08”目录表的存放位置,从外存调入该目录,即可知道“自拍.jpg”存放的位置了。原创 2023-02-05 01:00:00 · 532 阅读 · 0 评论 -
【操作系统】4、设备管理
如果要读/写多个离散存储的数据块,或者要将数据分别写到不同的内存区域时,CPU要分别发出多条I/O指令,进行多次中断处理才能完成。CPU和I/O设备的并行性得到提升。处理中断的过程中,CPU从I/O控制器读一个字的数据传送到CPU寄存器,再写入主存。,一般仅用在对速度要求非常高的场合(如存储器管理中所用的联想寄存器,由于对页表的访问频率极高,因此使用速度很快的联想寄存器来存放页表项的副本)极低,通道会根据CPU的指示执行相应的通道程序,只有完成一组数据块的读/写后才需要发出中断信号,请求CPU干预。原创 2023-02-04 12:00:00 · 1041 阅读 · 0 评论 -
【操作系统】3、内存管理
如果是1,则将它置为0,暂不换出,继续检查下一个页面,若第一轮扫描中所有页面都是1,则将这些页面的访问位依次置为0后,再进行第二轮扫描(第二轮扫描中一定会有访问位为0的页面,因此。编译、链接后的装入模块的地址都是从0开始的,指令中使用的地址、数据存放的地址都是相对于起始地址而言的逻辑地址。可根据内存的当前情况,将装入模块装入到内存的适当位置。如果没有找到匹配的页号,则需要访问内存中的页表,找到对应页表项,得到页面存放的内存块号,再将内存块号与页内偏移量拼接形成物理地址,最后,访问该物理地址对应的内存单元。原创 2023-02-03 09:08:07 · 987 阅读 · 0 评论 -
【操作系统】2、进程管理
之后当执行完代码2,继而执行V(S)操作,S++,使S变回0,由于此时有进程在该信号量对应的阻塞队列中,因此会在V操作中执行wakeup原语,唤醒P2进程。逻辑上来看Swap和TSL并无太大区别,都是先记录下此时临界区是否已经被上锁(记录在old变量上),再将上锁标记lock设置为true,最后检查old,如果old为false则说明之前没有别的进程对临界区上锁,则可跳出循环,进入临界区。此时该进程会进入“终止态”,操作系统会让该进程下CPU,并回收内存空间等资源,最后还要回收该进程的PCB。原创 2023-02-03 09:05:47 · 692 阅读 · 0 评论 -
【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概述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的程序。它还为应用程序提供基础,并且充当计算机用户和计算机硬件的中介。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 OS)是指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并合理地组织调度计算机的工作和资源的分配;以提供给用户和其他软件方便的接口和环境;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是系统资源的管理者向上层提供方便易用的服务(封装思想)是最接近硬件的一层软件补充:执行一个程序前需要将该程序放到内存中,才能被CPU处理。名词概念PCB。原创 2023-02-01 17:43:03 · 288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