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概述

一、操作系统概述

1.1 操作系统基本概念

1.1.1 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

参考书: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的程序。它还为应用程序提供基础,并且充当计算机用户和计算机硬件的中介。

王道书: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 OS)是指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并合理地组织调度计算机的工作和资源的分配;以提供给用户和其他软件方便的接口和环境;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系统软件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pqnpJ1Dl-1675238574937)(images/OS/image-20220816151843250.png)]

  1. 操作系统是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2. 向上层提供方便易用的服务(封装思想)

  3. 是最接近硬件的一层软件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tDaOUxgl-1675238574938)(images/OS/image-20220819165010530.png)]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NyY2GmyN-1675238574939)(images/OS/image-20220819165059880.pn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补充:执行一个程序前需要将该程序放到内存中,才能被CPU处理。

1.1.2 操作系统的特性

并发性:多个事件在宏观上是同时发生的,但微观上是交替运行的

并行:同一时间发生多个事件

  • 单核CPU同一时刻只能执行一个程序,各个程序只能并发地执行

  • 多核CPU同一时刻可以同时执行多个程序,多个程序可以并行地执行

共享性:即资源共享,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35PmjTxz-1675238574941)(images/OS/image-20220819175824759.png)]

虚拟性:虚拟是指把一个物理上的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物理实体(前者)是实际存在的,而逻辑上对应物(后者)是用户感受到的。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GeZNfiNM-1675238574941)(images/OS/image-20220822151857233.png)]

异步性:异步是指,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允许多个程序并发执行,但由于资源有限,进程的执行不是一贯到底的,而是走走停停,以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这就是进程的异步性。

没有并发和共享,就谈不上虚拟和异步,因此并发和共享是操作系统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1.1.3 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手动操作阶段:用户独占全机、人机速度矛盾导致资源利用率极低,CPU与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批处理阶段——单道批处理系统:引入脱机输入/输出技术,并由监督程序负责控制作业的输入、输出——操作系统的雏形

  • 优点:缓解了一定程度的人机速度矛盾。资源利用有所提升
  • 缺点:内存中仅能有一道程序运行,只有该程序运行结束之后才能调入下一道程序。CPU有大量的时间是在空闲等待I/O完成。资源利用率依然很低

批处理阶段——多道批处理系统:每次往内存中读入多道程序,操作系统正式诞生,用于支持多道程序并发运行

  • 优点:多道程序并发执行,共享计算机资源。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CPU和其他资源更能保持“忙碌”状态,系统吞吐量增大。
  • 缺点:用户响应时间长,没有人机交互功能

分时操作系统:计算机以时间片为单位轮流为各个用户/作业服务,各个用户可通过终端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 优点:用户请求可以被即时响应,解决了人机交互问题。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并且用户对计算机的操作相互独立,感受不到别人的存在。

  • 缺点:不能优先处理一些紧急任务。操作系统对各个用户/作业都是完全公平的,循环地为每个用户/作业服务一个时间片,不区分任务的紧急性。

实时操作系统:在实时操作系统的控制下,计算机系统接收到外部信号后及时进行处理,并且要在严格的时限内处理完事件。实时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及性和可靠性

  • 优点:能够优先响应一些紧急任务,某些紧急任务不需时间片排队。

其他操作系统(不重要)

  • 网络操作系统: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诞生的,能把网络中各个计算机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数据传 送等功

    能,实现网络中各种资源的共享(如文件共享)和各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如:Windows NT 就是 一种典型的网络

    操作系统,网站服务器就可以使用)

  • 分布式操作系统:主要特点是分布性和并行性。系统中的各台计算机地位相同,任何工作都可以分布在这些计算机上,由它们并行、协同完成这个任务

  •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如 Windows XP、MacOS,方便个人使用。

1.1.4 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

一条高级语言的代码翻译过来可能会对应多条机器指令

程序运行的过程其实就是CPU执行一条一条的机器指令的过程

1.2 内核态与用户态

操作系统包含两种程序:内核程序和应用程序

CPU设计和生产的时候就划分了特权指令和非特权指令,因此CPU执行一条指令前就能判断出其类型

CPU能判断出指令类型,但是它怎么区分此时正在运行的是内核程序 or 应用程序?

CPU 有两种状态,“内核态”和“用户态” :

  • 处于内核态时,说明此时正在运行的是内核程序,此时可以执行特权指令
  • 处于用户态时,说明此时正在运行的是应用程序,此时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

拓展:CPU中有一个寄存器叫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其中有个二进制位,1表示“内核态”,0表示“用户态”

内核态、用户态的切换

  • 内核态—>用户态:执行一条特权指令——修改PSW的标志位为“用户态”,这个动作意味着操作系统将主动让出CPU用权
  • 用户态—>内核态:由“中断”引发,硬件自动完成变态过程,触发中断信号意味着操作系统将强行夺

1.3 中断、异常

中断会使CPU由用户态变为内核态,是让操作系统内核夺回CPU使用权的唯一途径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fnbjJ1B3-1675238574941)(images/OS/image-20220823173138123.png)]

内中断案例

  1. 故障——试图在用户态下执行特权指令;
  2. 终止——执行除法指令时发现除数为0、非法使用特权指令;
  3. 陷阱/陷入——应用系统请求操作系统内核服务(系统调用),执行一条特殊的指令——陷入指令(不是特权指令),引发一个内部中断信号

外中断案例

  1. 时钟中断——每隔一段时间,由时钟部件发来的中断信号;
  2. I/O中断——有输入/输出设备发来的中断信号。

中断机制的基本原理不同的中断信号,需要用不同的中断处理程序来处理。当CPU检测到中断信号后,会根据中断信号的类型去查询“中断向量表”,以此来找到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在内存中的存放位置。

显然,中断处理程序一定是内核程序,需要运行在”内核态“。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NIgJlRP9-1675238574942)(images/OS/image-20220823175252440.png)]

1.4 系统调用

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给应用程序(程序员/编程人员)使用的接口,可以理解为一种可供应用程序调用的特殊函数,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系统调用来请求获得操作系统内核的服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应用程序通过系统调用请求操作系统的服务。而系统中的各种共享资源都由操作系统内核统一掌管,因此凡是与共享资源有关的操作(如存储分配、I/O操作、文件管理等),都必须通过系统调用的方式向操作系统内核提出服务请求,由操作系统内核代为完成。这样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用户进行非法操作。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W0vApv4D-1675238574943)(images/OS/image-20220824164612968.png)]

传递系统调用参数—>执行陷入指令(用户态)—>执行相应的内请求核程序处理系统调用(核心态)—>返回应用程序

注意:

  1. 陷入指令是在用户态执行的,执行陷入指令之后立即引发一个内中断,使CPU进入核心态
  2. 发出系统调用请求是在用户态,而对系统调用的相应处理在核心态下进行

1.5 计算机的层次结构

内核是操作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部门,内核需要运行在内核态,非内核功能运行在用户态。

实现操作系统内核功能的那些程序就是内核程序。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MvWaO11A-1675238574943)(images/OS/image-20220824171609477.png)]

大内核和微内核的区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6 操作系统引导(开机过程)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vdDVLPri-1675238574945)(images/OS/image-20220824175553089.png)]

操作系统引导

  1. CPU从一个特定主存地址开始,取指令,执行ROM中的引导程序(先进行硬件自检,再开机)
  2. 将磁盘的第一块——**主引导记录(MBR)**读入内存,执行磁盘引导程序,扫描分区表
  3. 从活动分区(又称主分区,即安装了操作系统的分区)读入分区引导记录PBR,执行其中的程序
  4. 从根目录下找到完整的**操作系统初始化程序(即启动管理器)**并执行,完成“开机”的一系列动作

1.7 虚拟机

虚拟机:使用虚拟化技术,将一台物理机器虚拟化为多台虚拟机器(VirtualMachine,VM),每个虚拟机器都可以独立运行一个操作系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常用术语总结

名词概念
PCB进程控制块(PCB Process Control Block),系统中存放、管理和控制进程信息的数据结构称为
TCB线程控制块
FCB文件控制块
PID进程ID(Process ID)
PSW程序状态字寄存器,用于存放PC、IR等的信息
PC程序计数器,存放下一条指令地址
IR指令寄存器,存放到当前进行的指令
半双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是计算机网络中的概念,意思是通讯同一时间只允许一方发送数据(对讲机)
全双工通信允许两方向上同时传输数据(电话)
P操作来自荷兰语proveren,代表wait原语,通常使用P(S)代替wait(S)
V操作来自荷兰语verhogen,代表原语signal,通常使用V(S)代替signal(S)
用户态一般的操作系统对执行权限进行分级,分别为用保护态和内核态。用户态相较于内核态有较低的执行权限,很多操作是不被操作系统允许的,从而保证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的安全。
内核态内核态相当于一个介于硬件与应用之间的层,可以进行硬件的调度、使用,可以执行任何cpu指令,也可以引用任何内存地址,包括外围设备, 例如硬盘, 网卡,权限等级最高。
用户态内核态切换三种情况下,用户态会转换到内核态,系统调用、程序异常(例如/0,内存资源耗尽等)、来自外围设备的中断
系统调用/程序接口用户程序通过系统调用的方式才能对硬件进行使用,或者说操作系统将使用硬件的接口提供给用户程序
中断中断是操作系统内核程序夺取cpu的唯一途径,或者说用户程序调用内核代码的唯一途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操作系统会将cpu使用权交给应用程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