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法一: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b[100010],c[100010];
int dp[10000][10000];
int main()
{
int n;
cin>>n;
for(int i=1;i<=n;++i){
scanf("%d",b+i);
}
for(int i=1;i<=n;++i){
scanf("%d",c+i);
}
for(int i=1;i<=n;++i)
for(int j=1;j<=n;++j){
if(b[i]==c[j])
dp[i][j]=dp[i-1][j-1]+1;
else
dp[i][j]=max( dp[i-1][j],dp[i][j-1]);
}
cout<<dp[n][n];
return 0;
}
有一半超时了
解法二: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b[100010],c[100010];
int dp[100010];
int main()
{
int n;
cin>>n;
int x;
for(int i=1;i<=n;++i){
scanf("%d",&x);
c[x]=i;
}
for(int i=1;i<=n;++i){
scanf("%d",&x);
b[i]=c[x];
}
for(int i=1;i<=n;++i){
int ma=0;
for(int j=1;j<=i-1;++j)
if(b[j]<b[i]&&dp[j]>ma)
ma=dp[j];
dp[i]=ma+1;
}
int ma=1;
for(int i=1;i<=n;++i)
if(dp[i]>=ma)
ma=dp[i];
cout<<ma;
return 0;
}
10个样例,4个超时
运用所谓映射,其实也就和ASCII码一样,给每一个数编一个唯一的码,比如‘0’的ascii码是48,我们用的时候就用48,48就能代表 ‘0’,但是不用 ’ 0 '来操作,而是用48来操作,如果另一个字符的编码是48,那这个字符就必定和 ‘0’是相等的。如果两个数的编码相等,那么这两个数就相等。
回到题目,把两组数都转化成编码,只要编码相等,原数就相等。这里直接把1到n的编码顺次给第一组数,,再按编码方式把第二组数转化为编码。第一组编码为1,2,3,。。。,n, 所以只要求第二组编码的最大上升子序列。
解法三(ac代码)
就把解法二的找最小上升子序列改成效率更高(nlogn)的方法
nlogn的算法可行的原因搜到的都 tm 不讲清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真tm,真懂?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b[100010],c[100010];
int dp[100010];
int bisearch(int l,int r,int x){
if(l==r)
return l;
int mid=(l+r)/2;
if(x<dp[mid])
return bisearch(l,mid,x);
else
return bisearch(mid+1,r,x);
}
int main()
{
int n;
cin>>n;
int x;
for(int i=1;i<=n;++i){
scanf("%d",&x);
c[x]=i;
}
for(int i=1;i<=n;++i){
scanf("%d",&x);
b[i]=c[x];
}
dp[1]=b[1];
int maxlen=1;
for(int i=1;i<=n;++i){
if(b[i]>dp[maxlen])
dp[++maxlen]=b[i];
else{
int k=bisearch(1,maxlen,b[i]);
dp[k]=b[i];
}
}
cout<<maxlen;
return 0;
}
ac 了啊啊啊
一把辛酸泪,下饭
1.优化了是因为用了二分搜索。
2.这里dp数组是个很奇怪的东西,dp[i]=x 是指当前长度为 i 的上升子序列,这个子序列最后一个数为x。奇怪在于dp数组必是一个递增序列。递增使得二分搜索可以用。
3.逻辑上操作方法:
遍历数组,使 长度为 i 的 上升子序列 的 最后一个元素 在当前是最小的
4.代码实际操作
遍历数组,其实就是把数一个一个的放在要判断的序列里,当前的思想。每加入一个数x,通过二分搜索找到位置k,使得dp[k-1]<x<dp[k] ,(如果k是最开始的位置,满足x<dp[k] ),
dp[k]=x
5.为啥是这样(说起来太麻烦了,啊啊啊啊)
dp数组中的每一个数,都代表了一个上升子序列,而且是用这个序列的最后一个数来代表这个上升子序列
首先 假设在某一个状态,dp数组只是递增的序,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我新加入一个数x,找到位置k( dp[k-1]<x<dp[k] ),dp[k]=x, ,dp[1]到dp[k]是一个递增序列,这个操作就让这段子序列的最后一个数缩小了。然后我又在之后的某一次循环,加入一个y,这个y是满足 dp[k]<y<dp[k+1],假设之前的x很小很小,so little,原来的dp[k]很大很大很大,y是一个适中的数,,,x 替换了原来的dp[k],就使得y的位置可以在k和k+1之间。
神奇的转折来了,
由于上面的操作,已经找到了一个长度为k的子序列,子序列具体是啥我不管,但是***最后一个数是x, 而此时 y>x,那我y加入你这个子序列里就是k+1的长度了啊,所以dp[k+1]=y,而且我y小于你原来的dp[k+1],也更新了长度为k+1的子序列的最后一个数(让她变小)***
dp[k-1]代表了一个长度为k-1的上升子序列,因 dp[k-1]<x ,把x加入这个子序列中,就得到了长度为k的上升子序列,来替换原来 长度为k的上升子序列
由于这个插入方式,也就决定了dp数组必然始终是一个递增数组
dp[maxlen]一视同仁,该更新就给我更新,你自然是最新鲜的状态。这时,如果来个妹子z,比dp[maxlen]还要大。再啰嗦一边,dp[maxlen]由于上面的操作,保证了长度为maxlen的子序列一定存在,但我早就弄丢了它,知道它存在就行。这时候妹子z就把这个子序列复制过来,然后自己加进去,变成了长度为maxle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