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快速提升自己而猛进的学习的方法是不可取的,首先, 你要先学会慢下来。
聪明人要学会下慢功夫
在《那些让文案绝望的文案》一书中,作者小马宋讲到他是如何成为文案创意高手的,他找到2万个顶级的创意作品,然后进行拆解学习、通过大量的练习才有了举重若轻的文案驾驭能力。
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慢工出细活的典范。
卢曼,这位德国知名的社会学家和作家,留下了超过50本著作和500余篇论文,更令人称奇的是,他留下了多达9万张卡片笔记。卢曼有一个独特的习惯,那就是将所有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整理到笔记卡片上,并定期抽出时间来回顾这些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会产生新的思考,还会寻找不同笔记之间的关联,将分散的知识点相互连接,让思想在交融中诞生新的洞见。
这种慢下来的思考方式,无疑是卢曼能够创作出众多作品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今许多人读书时往往只追求短暂的获得感。他们在阅读时可能瞬间觉得有所领悟,但很快,那些原本具有启发性的知识点便在记忆中消失无踪。这种急功近利的阅读方式,往往难以触及知识的深层结构,更不用说像卢曼那样,通过不断的回顾和关联,创造出深刻的思想成果了。卢曼的方法提醒我们,真正的学习和思考需要耐心和时间,才能让知识内化为智慧,让洞见在深思熟虑中诞生。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许多人解决问题后都会感到欣喜,然而,当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时,我们往往需要重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解决,因为我们已经遗忘了之前的经验和教训。我曾经也陷入了这样的循环,每次解决问题的过程都像是重新开始。但自从我开始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复盘,提炼出更有效的解决策略,并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总结出通用规律,不再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我们的每一次努力都应当建立在之前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成长和进步。
背后的原理
研究表明,我们学习任何东西的本质,实际上是在大脑中神经元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每一次的学习和重复练习,都是在加强这些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当我们重复的次数越多,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建立得越多,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链接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和密集,也会随之变得更加粗壮。这样的过程使得知识从临时记忆转为长期记忆,从而在需要时能够更加迅速和准确地提取和应用。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让我们学会放慢脚步,用耐心和深度去换取真正的进步。因为,真正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冲刺,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