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环视算法原理及其实现

0.背景

       车载环视是一种常见的辅助驾驶技术,在车辆的车头、车位、左右后视镜处安装鱼眼相机并通过算法计算,可为驾驶员提供观察周围环境丰富的视角,从而提高驾驶安全性。另一方面,由于自动/辅助驾驶技术的火热与不断渗透,环视也是更高阶驾驶算法的重要数据来源与实现基础,譬如移动物体检测和A自主泊车等。下图是一张网上搜到的常见的环视算法展示效果。

1.功能

       这里把车载环视功能划分为三类:主要功能、辅助功能、进阶功能。

       首先是主要功能,主要是各种单视图、2D鸟瞰图、3D环视图、倒车辅助线。

       其次是辅助功能,主要是除了主要功能之外的2D/3D车模显示,雷达提醒显示,车辆状态显示(车门开关、转向灯等)。

       最后是进阶功能,包括色彩一致(减弱环视摄像头输入图像亮度/颜色不一致导致拼接图像存在的“色差”),车体透明(利用图像历史信息填充车底区域),动态标定(行车过程中实现环视标定)等。

       前面两类功能目前在很多车型上都十分常见且成熟;而最后的进阶功能则是产品差异化的体现,同时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2.技术方案

       硬件上主要是环视摄像头(一般为鱼眼相机)与计算平台的选型和数据的接入,这里主要阐述软件相关方案,下图是一个系统框架简图。

        环视算法的核心操作是4路摄像头图像的拼接得到鸟瞰图或者3D环视图,而在拼接之前需要通过标定获取每个摄像头的参数。摄像头参数包括内参和外参,前者包括光心坐标、焦距、畸变参数,后者用于描述摄像头坐标系相对于车辆坐标系的变换关系,前装环视标定一般在生产线完成。

       上述标定获得的参数已经提供了图像像素坐标系——摄像头坐标系——汽车坐标系的映射关系的计算,后续要做的就是图像的插值与拼接,从技术方面就是图像的网格插值操作,通过SIMD、多线程技术使用CPU或者直接使用GPU都可高效率实现。2D鸟瞰图和3D环视图的实现流程大抵相同,只不过在建立拼接网格模型上有所区别。另外由于OpenGLES的特性,它特别适合于3D环视拼接的应用实现。有关相机的标定与图像的变换操作我之前的几篇博客中有提及,可以作为参考。

       单视图的操作主要是对原始输入图做裁剪或者畸变校正,本质上仍然是图像网格插值操作;2D车模的显示则是图片数据的混合叠加,3D车模的显示一般通过OpenGLES渲染。

       利用接入车辆的其他信号,譬如通过方向盘转角结合车辆轴距等参数可计算行车线轨迹;利用雷达信号控制雷达标志显示;利用车辆轮速结合鸟瞰图拼接实现车体透明等功能。

3.功能实现

       目前已经实现了相对完备的车载环视算法,功能包括环视标定、2D鸟瞰图、3D环视图、单视图、雷达标记、动态行车辅助线、车体透明、色彩一致等,具体效果见下图 。算法利用平台GPU通过OpenGLES渲染,可实现1080P@25FPS的运行速度。

### 3D环视算法C++实现概述 3D环视算法是一种用于生成车辆周围环境全景视角的技术,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中广泛应用。其实现通常依赖于像处理库如OpenCV,结合透视变换、像拼接等技术完成。以下是基于C++的3D环视算法实现的关键步骤及其代码示例。 #### 关键概念 1. **透视变换** 透视变换的核心在于计算原坐标系到目标坐标系的转换矩阵。这可以通过已知的四边形顶点映射关系求得[^4]。 2. **像拼接** 像拼接涉及多个摄像头捕获的画面融合为单一连续画面。此过程中需考虑重叠区域的平滑过渡[^5]。 3. **深度信息集成** 对于真正的3D效果,还需引入深度数据(如来自LiDAR或立体相机),以提供场景的空间维度[^3]。 #### 示例代码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C++代码片段,展示如何利用OpenCV执行基本的透视变换: ```cpp #include <opencv2/opencv.hpp>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cv;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加载输入像 Mat src = imread("input_image.jpg"); if (src.empty()) { cout << "Could not open or find the image!" << endl; return -1; } // 定义源和目标点 vector<Point2f> srcPoints = {Point2f(56, 65), Point2f(368, 52), Point2f(28, 387), Point2f(389, 390)}; vector<Point2f> dstPoints = {Point2f(0, 0), Point2f(300, 0), Point2f(0, 300), Point2f(300, 300)}; // 计算透视变换矩阵 Mat M = getPerspectiveTransform(srcPoints, dstPoints); // 执行透视变换 Mat warpedImage; warpPerspective(src, warpedImage, M, Size(300, 300)); // 显示结果 imshow("Original Image", src); imshow("Warped Image", warpedImage); waitKey(0); return 0; } ``` 该代码实现了从原始像到指定矩形区域的透视变换[^4]。对于完整的3D环视系统,还需要扩展功能,例如多摄像头同步、畸变矫正以及最终的无缝拼接。 ####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多摄像头同步问题**:可通过硬件触发信号确保各摄像头采集时间一致[^3]。 - **畸变校正**:使用鱼眼镜头模型或其他非线性校正方法减少广角镜头带来的失真[^5]。 - **实时性能优化**:采用GPU加速或并行计算提高帧率[^1]。 ---
评论 1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Mega_Li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