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数据前操作
打开连接选取Excel表格导入进tableau。
对有规律结构的表头可以进行自动拆分
图形绘制
折线图
电影数量变化折线图
在左下角找到创建工作表,把左边的上映日期拖到“列”处,因为拖到列出是一列一列横着过去的,刚好满足电影数量随着年份变化观察其变化趋势。
再把计数拖到“行”处
可以对刚开始的NULL直接右键去除排除掉,因为没有对应的数据。
图形形成,可以再细化操作,比如给纵轴的名字修改一下,改成电影数量。也可以右键图形
优化完后:
2015电影数量与票房变化折线图
首先在筛选器上先筛选出2015年的数据。
再在列筛选器这里把上映日期的“年”改成“月”,否则只显示一个点。
想更直接看到票房的数据,就把左边的票房拖到工作表的标签处(记得右键筛选度量为平均值)
最后就得到数量和票房的对比图,更直观地知道每个月电影的数据。
下面是电影数量,上面是电影票房,从一月可以知道,电影数量多,但是票房低,可以知道一月的电影质量不怎么样。
饼图
接下来是酒店价格的等级排列,用饼图最为合适。
首先还是行和列,先把价格放到“列”处,酒店数量放到“行”
虽然这样已经很直观了,但是换成饼图会更方便。
在右边找到智能显示
接下来是优化
把想要直接写出来的数据拖到标签处,它会直接显示在图的旁白。
想要改变格式,比如不要小数点,那就直接对着相应数据右键-修改格式
环形图
就是在饼图基础上衍生而来,先在“行”处弄俩一样的酒店数量
再在快速表计算-排序中可以选择最值,生出两个一样的饼图
此时左边标记处会有两个饼图的标记,选择其中一个拖走所有的标签,并把颜色改成白色
把大小变小
最后右键上面的标签-双轴
把要的数据拖到标签里就行
条形图
条形图最简单粗暴,通常用来观察不同时期或者地区的某某东西的数量差异
比如例子就是各地区酒店的均价条形图
地区还是作为“列”,作为横轴,价格则是纵轴,也就是“行”,又因为一个地区的酒店价格不能只看总值,最权威的就是平均值了,也要筛选。
在上面的功能区有降序升序的功能,
再进行细化优化,也就是打入标签
堆积图
条形图的衍生,推挤图,用不同颜色显示不同酒店的价格等级
其实就是把价格等级拖到标记处的颜色上,不同等级有不同颜色,这样更好看出一个地区的不同等级的酒店价格图,以及各等级的占比情况。
直方图
直方图概念与用途
表示数据分布情况,比如双峰型就是,比如一个老板在南方和北方各开了一个工厂,所以两个顶峰就是各工厂的零件质量的最好情况,其他柱形就是在不同情况下的零件,可能因为各种情况例如天气原因等,所以有好有坏。
接下来制作酒店评分直方图
所有直方图都要先制作数据筒,比如现在要评分的直方图,就在评分处创建
数据筒就是直方图的跨度,就是给数据分组,数据的范围等
但是下面的范围有点问题,需要手动修改,比如第一个柱形就是评分1.5到1.75(不包含1.75)
需要修改一下,下面只作部分修改。
通过直方图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酒店评分都在4.5-4.75之间。
基本表
其实就是最普通的表格,显示一些直接的数据,肉眼可见的
重要的是进阶的凸显表
在智能显示这里就能找到,它是着重用颜色深的色块来标注更大的数据,浅的则是小数据。
也可以不用智能显示,直接把两个计数拖出来放到标记处,然后手动选方形也是一样效果
接下来是自己调节颜色,点击颜色进入编辑,调成2阶,不是红就是蓝。
再点击高级,把10作为中间数,大于10就是红,小于10就是蓝。
结果如下:
树形图
先把类型拖到行,数量拖到列处,然后在智能显示这边选择树状图。
得到:
这就是用颜色和大小来区分数量多少,颜色深面积大那就数量多,反之少。
接下来制作不同类型电影数量和票房的树状图。先筛选数量和类型得到基本树状图。
加入票房拖到标签处
再修改格式,单位换成K,小数点去掉。
这样票房数量就出来了。
同理把电影数量也拖进去,再点击标签进行编辑,防止认不出哪个是票房和数量
就得到:
但是右下角多了很多没必要的数据,此时想要去掉,右键空白处-筛选器-计数
然后就可以动态选择阈值,小于这个阈值就不会显示出来,此时小于13的就不会出来。
气泡图
在智能显示直接选择。
得到初始气泡图后再筛选颜色,拖类型进来。
如果要把票房掺进来的话,就把刚刚的类型筛选颜色的标签去掉,换成票房数据筛选颜色。
这样就通过颜色深浅判断票房,气泡大小判断数量。
接下来做一个动作电影动态气泡图
先筛选电影年份和动作类型
筛选年份是方便动态选择年份,可以拖动看不同年份数据。
现在将数量作为行,电影票房作为列。就能看到2008年的一个数据。
在右边就能自己筛选年份或者自动滚动年份
要想更明显一点,那就点开显示历史记录
把轨迹显示出来最后就能看见电影数量和票房的变化。
标靶图
计划值和实际值的完成情况
接下来做二月份电量销售额的完成情况,数据源
打开工作表,在横轴处选择添加参考线,为后来判断有无达标做准备
选择平均值,就会出现一条处于平均值的线。
但是现在这条线并没有意义,因为我想要知道的是每个省份自己的计划值,而不是全部的平均的计划值。
先把月度计划值拖入到详细信息中
再进添加标准线,选择月度计划值,再选单元格(就是每个省份的意思,一个单元格是一个省份)
这就已经完成了一个基本的标靶图,接下来还有其他功能,添加参考线,选择分布
这里的60%和80%说的就是我们最上面那个全部的平均值的60%和80%,会出现一个阴影区域,最左边就是平均值的60%,最右边就是80%
我们把数字改成50和100
就能看到哪些省份没有达到平均值或者平均值的一半,或者没有达到自己省份设下的计划值。
甘特图
比如供应商和采购商,他们交易有一个具体的日期,供应商是早于这个日期交货还是晚了日期交货,通过甘特图可以看出来。
数据源
把数据拖入
创建一个字段,来判断交货日期是提前了还是晚了
选择实际交货日期-创建-字段
编辑。里面的数据可以直接拖进去进行简单的计算。
这样减了之后,如果交货天数是正的,那就晚了,负的就是提前交货。
把交货天数拖进筛选的大小里面去
里面的数据就变成长条状了。
起始点就是计划交货日期,终点就是实际交货日期。但是这里不好看见是延迟了还是没延迟,通过改变颜色来判断交货天数是正还是负。
通过交货天数来筛选颜色,判断正负。
但是仍然不明显,单击颜色,编辑
这样红色就是没提前交货,蓝色就是提前交货了
换一下行的两个分类还可以筛选大类,比如刚开始从供应商大类开始筛选变物资开始筛选。
瀑布图
创建超市不同类别产品的盈亏瀑布图
先做一个类别和利润的基本条形图
然后换成升序,并且把“行”中的利润通过快速表计算换成汇总
再修改格式,换个单位
这个图上面的标签,也就是数字代表的是单个类别的利润,但是柱状图表示的是从低到高所有产品不断累加的利润,最后的利润就是259K
标签不代表条形图的高度
接下来换成甘特图(为了去掉原始图形,只保留顶部位置和数值)
创建利润的字段
把创建的字段拖“大小”里
把利润再拖进颜色里,编辑颜色
亏损就是红色,赚了就是蓝色
最后在上面“分析”处选择行总计
最后就能得到总利润和利润的变化趋势的瀑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