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应运而生。 人通过生活去创造环境,其中所蕴涵的睿智就是设计。 将脑海中的某个东西,看到的某些事物在一瞬间就表现出来,这对于设计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要让人们一直对未知的,新鲜的东西保持兴趣,这才是信息的传达。 设计要创造的是精神,而不是物质。 要从事设计师这个职业,就必须成为一个解释的专家。 设计要面向不同领域的人,不断地传达自己的意图,消除误解,推动工作的进展。 不出错的沟通和“不被误解的表达方式” 具备迅速吸纳对方的语言,形象和感受的能力。 找出对双方均有利之处,并耐心地进行劝说,是在设计实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工作。 解释的过程就必须是有逻辑的。所以设计师的表述要有严谨的逻辑性。 精心考虑在设计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而设计也是对表现过程的精准考虑。 简单就是经过反复的删减,最后剩下的东西。 真正的简单,就像物体本身能散发出灵气一样,具有非常大的力量。 日本的空白,是指想法被不断地调整,纠正,经过扬弃而产生的空间。 空白指的就是可以不断往里填充内容的东西。空白不是空荡荡的空间,虽然只有很少的内容,但也要和周围紧张的空间相抗衡,是具有存在感的地方,不是为了保持平衡或觉得好看才留出空隙的。 创意指的是细致地建构顺序或秩序。 设计的创造性是和“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不管多小的问题,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 想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必须有永远都要创新的觉悟。 埋头钻研思考的态度才是设计的本质。 设计最初的视角就是创造出世界需要的理性以及使世界达到均衡。 分享比拥有更重要。 人生路上没有比缺乏判断能力更危险的事了。 “能做的事”比“想做的事”更重要 想做的事需要一生才寻找,所以还是要尽力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 比起想做的事,能做的事更重要。想做的事和能做的事不一样,并且谁都不会对你想做的事有任何兴趣。可是,你对能做的事怀有兴趣,能做的事就会成为你的工作。 设计不是“创造自己喜欢的东西” 不能受“必须创造出新的东西”这样的意识所驱使。 设计原本就不应该单单是为了满足一个富有的老主顾,而是应该留下一部分,作为对于日常生活的解答。设计应该献出自己的智慧,为不同领域的人设计全新的生活。这样就会有很多人受益,也才能真正发挥出设计的价值。 乐观坚定,有尊严而且独立,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果想处理好国际标准和个性化之间的关系,就要逐渐发掘出各地的地方特色,找到各自的风俗文化中所特有的价值。 如果不能从多角度来考虑问题,就不会有发展。 因为设计就是要跟人有关,才能逐渐丰富。 我认为设计的理想应该是通过产品和交流,让越来越多的人清醒地了解到它的合理性。 所谓设计,就是应该把保持和谐的状态,从最靠近自己的地方传达到无止境的远方。 设计是要了解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是要通过生命才能解释的,要靠着纯粹的思维逐渐接近本质,或者是根据物理法则去探寻本质。 圣埃克苏佩里曾经说过:“只有精神之风吹过黏土,才能创造人类。”只有生活哲学这股精神之风吹拂了人,素材和技术,我们才能创造出超越了“黏土的灵魂”或是“技术的灵魂”的东西。由于这个原因,“东西”不再只是方便有利,而是变成了似乎可以听到呼吸的生活要素。我觉得今后的时代,设计所要追求的,就是这样高品质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