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U 1875 畅通工程再续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Prim算法解决百岛湖岛屿间建设桥梁问题的方法。通过计算各岛屿间的距离,并判断是否满足建桥条件,进而求得最小生成树以实现最低成本的全畅通方案。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畅通工程再续



Problem Description
相信大家都听说一个“百岛湖”的地方吧,百岛湖的居民生活在不同的小岛中,当他们想去其他的小岛时都要通过划小船来实现。现在政府决定大力发展百岛湖,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交通问题,政府决定实现百岛湖的全畅通!经过考察小组RPRush对百岛湖的情况充分了解后,决定在符合条件的小岛间建上桥,所谓符合条件,就是2个小岛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10米,也不能大于1000米。当然,为了节省资金,只要求实现任意2个小岛之间有路通即可。其中桥的价格为 100元/米。
 
Input
输入包括多组数据。输入首先包括一个整数T(T <= 200),代表有T组数据。
每组数据首先是一个整数C(C <= 100),代表小岛的个数,接下来是C组坐标,代表每个小岛的坐标,这些坐标都是 0 <= x, y <= 1000的整数。

Output
每组输入数据输出一行,代表建桥的最小花费,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如果无法实现工程以达到全部畅通,输出”oh!”.

Sample Input
2 2 10 10 20 20 3 1 1 2 2 1000 1000

Sample Output
1414.2 oh!

解题思路:套用模板,只不过注意依据各个村庄的坐标,将之转换成图的技巧。

具体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math.h>
#define Min(a,b) a>b?b:a
#define INF 0x3f3f3f3f
double map[105][105];
double dist[105];
int used[105];
int N;
struct Node
{
    double x,y;
}s[105];
double Prim()//Prim求最小生成树模板 
{
    int i,j;
    memset(used,0,sizeof(used));
    for(i=0;i<=N;i++)
        dist[i]=INF;
    dist[1]=0;
    double sum=0;
    while(1)
    {
        int u=-1;
        for(i=1;i<=N;i++)
            if(used[i]==0 && (u==-1 || dist[i]<dist[u]))
                u=i;
        if(u==-1)
            break;
        used[u]=1;
        sum+=dist[u];
        for(j=1;j<=N;j++)
            if(map[u][j]!=INF && used[j]==0)
                dist[j]=Min(dist[j],map[u][j]);
    }
    return sum;
}
int f()
{
    int i,j,k;
    for(i=1;i<=N;i++)
    {
        k=0;
        for(j=1;j<=N;j++)
        {
            if(map[i][j]==INF)
                k++;
            if(k==N)//如果K==N,则说明此图不连通 
                return 0;
        }
    }
    return -1;
}
int main()
{
    int T,i,j;
    scanf("%d",&T);
    while(T--)
    {
        scanf("%d",&N);
        for(i=1;i<=N;i++)
            scanf("%lf%lf",&s[i].x,&s[i].y);
        for(i=0;i<=N;i++)
            for(j=0;j<=N;j++)
                map[i][j]=INF;
        double veg;
        //根据每个村庄的坐标将此关系转换成图,即每个村庄到其他所有村庄 
        for(i=1;i<=N;i++)
            for(j=1;j<=N;j++)
            {
                veg=pow(fabs(s[i].x-s[j].x),2)+pow(fabs(s[i].y-s[j].y),2);
                if(sqrt(veg)>=10.0 && sqrt(veg)<=1000.0)//两个村庄是否连通的条件 
                    map[i][j]=map[j][i]=sqrt(veg);
            }
        if(f()!=0)
            printf("%.1lf\n",100*Prim());
        else
            printf("oh!\n");
    }
    return 0;
}


内容概要:本文档为《400_IB Specification Vol 2-Release-2.0-Final-2025-07-31.pdf》,主要描述了InfiniBand架构2.0版本的物理层规范。文档详细规定了链路初始化、配置与训练流程,包括但不限于传输序列(TS1、TS2、TS3)、链路去偏斜、波特率、前向纠错(FEC)支持、链路速度协商及扩展速度选项等。此外,还介绍了链路状态机的不同状态(如禁用、轮询、配置等),以及各状态下应遵循的规则和命令。针对不同数据速率(从SDR到XDR)的链路格式化规则也有详细说明,确保数据包格式和控制符号在多条物理通道上的一致性和正确性。文档还涵盖了链路性能监控和错误检测机制。 适用人群:适用于从事网络硬件设计、开发及维护的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需要深入了解InfiniBand物理层细节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设计和实现支持多种数据速率和编码方式的InfiniBand设备;② 开发链路初始化和训练算法,确保链路两端设备能够正确配置并优化通信质量;③ 实现链路性能监控和错误检测,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他说明:本文档属于InfiniBand贸易协会所有,为专有信息,仅供内部参考和技术交流使用。文档内容详尽,对于理解和实施InfiniBand接口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读者应结合相关背景资料进行学习,以确保正确理解和应用规范中的各项技术要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