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昼夜节律系统的交互式 3D 可视化学习应用
1. 学习偏好差异与应用设计考量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偏好,具备数字专业知识的学生倾向于用要点式方法获取信息。这进一步凸显了不同学习偏好之间的差异,且这种差异可能因学科而异。在设计学习应用时,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 交互式学习应用的构成
经过开发和构建过程,最终完成了交互式学习应用。其具体构成如下:
1. 使用 3DS Max 创建的眼睛模型(图 11 和 12)
2. 视网膜内细胞层面,包括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双极细胞和 ipRGCs(图 13)
3. 使用 3DS Max 创建的视交叉上核(SCN)模型(图 14)
4. 使用 3DS Max 建模的神经元和细胞核(图 15 和 16)
5. 交互式应用展示内容:
- 起始屏幕选项(图 17)
- 同步通路和教育学习材料(图 18)
- 作为最终动画一部分、与周围解剖结构整合的视交叉上核(图 19)
- 视交叉上核内相互通信的单个神经元及相关文本(图 20)
- 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图 21)
- 昼夜节律中的外周组织参与情况(图 22)
- 测验部分(图 23)
- 最终交互式应用,展示用户学习昼夜节律中外周组织相关知识以及昼夜节律功能障碍引发问题的场景
3. 学生反馈
3.1 诊断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学生用户多样,但在评估前后的问卷中,学生在可视化解剖结构、昼夜节律以及昼夜节律功能障碍病理方面的信心水平有明显提升。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