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顺序表以首元素为pivot进行partion操作

本文详细解析了快速排序中的分区算法实现,通过遍历顺序表并调整元素位置,确保所有小于枢纽值的元素位于表的前半部分,而大于枢纽值的元素位于后半部分。该算法基于两个下标变量,分别从前向后和从后向前遍历顺序表,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值交换。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include <stdio.h>

/*
题目:天勤40页(5)
将顺序表L中所有小于表头元素的元素放在表的前半部分,大于表头元素的元素放在后半部分
顺序表中没有相同元素
(这是快速排序的partition部分)

算法:
基于两个下标变量,一个对顺序表进行从前往后的遍历,一个对顺序表进行从后往前的遍历,
并在适当是时机进行值交换
*/

#define maxlen 50
#define DATATYPE int

typedef struct{
    DATATYPE arr[maxlen];
    int length;
}Seqlist;

void print_SQ(Seqlist list)
{
    for(int i=0;i<list.length;i++){
        printf("%d ",list.arr[i]);
    }
    printf("\n");
}


int main(void)
{
    Seqlist list = {{6,3,6,6,1,1,10},7};

    int i=0,j=list.length-1;
    //pivot存放枢纽值
    int pivot = list.arr[0];


    while(i < j){
        //j从后往前遍历顺序表,i从前往后遍历顺序表(i与j交替遍历)
        //因为枢纽是表的第一个元素,所以先用j从后往前遍历顺序表
        while(i<j && list.arr[j]>pivot){
            --j;
        }
        //i<j是基于值交换的重要前提,时刻保证此条件的满足性
        if(i<j){
            //list.arr[j]<pivot,把它赋值给list.arr[i]
            list.arr[i] = list.arr[j];
            ++i;
        }

        //再用i从前往后遍历顺序表
        while(i<j && list.arr[i]<pivot){
            ++i;
        }

        if(i<j){
           //list.arr[i]>pivot,把它赋值给list.arr[j]
            list.arr[j] = list.arr[i];
            --j;
        }

    }
    //此时i==j,把枢纽赋进list.arr[i],也即list.arr[j]
    list.arr[i] = pivot;

    print_SQ(list);
}

 

好的,在Python中通过选择列的第一个元素作为支点来进行升序排序通常是指快速排序算法的一种实现形式。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这一过程: ### 快速排序简介 快速排序是一种分治法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称为“基准”(pivot),重新排序数列,所有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后面(相同的可以放到任一边)。在这个分区操作之后,该基准就处于其最终位置上。然后递归地对两个子数组进行同样处理。 当你说以列中第一个元素作为支点进行升序排序时,实际上就是在描述一种具体的快速排序变种——每次选取序列最左边的那个数字做为基准(pivot)来进行分割。 #### 具体步骤说明: 1. **确定基准** - 挑选列里的第一个元素当作"基准". 2. **划分左右区间** - 将小于基准的所有元素放入左区;大于基准的所有元素放入右区. 3. **递归调用** - 对每一个新的区间分别重复上述两步直到每个区域只有一个或者零个数值为止. 这里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如何利用这种方式编写快排函数: ```python def quick_sort(lst): if len(lst) <= 1: return lst pivot = lst[0] left = [x for x in lst[1:] if x < pivot] # 所有比基准小的组成新列 right = [x for x in lst[1:] if x >= pivot] # 剩下的则构成右侧部分 return quick_sort(left) + [pivot] + quick_sort(right) # 示例 unsorted_list = [64, 34, 25, 12, 22, 11, 90] print("原始列:", unsorted_list) sorted_list = quick_sort(unsorted_list) print("排序后的结果:", sorted_list) ``` 运行上面这段代码将会得到如下输出: ``` 原始列: [64, 34, 25, 12, 22, 11, 90] 排序后的结果: [11, 12, 22, 25, 34, 64, 90] ```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对数据集进行排序,并且保证了时间复杂度接近 O(n log n),其中n代输入规模大小。 希望这能帮助到您理解基于首个元素为支点进行升序排列的概念!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