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工作笔记0028---上拉电阻,下拉电阻

本文介绍了STM32中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接线方式及其作用。上拉电阻一端接VCC,一端接逻辑电平引脚,提高高电平驱动能力;下拉电阻一端接GND,确保低电平状态。在单片机引脚电平不确定时,它们提供稳定电平,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技术交流QQ群【JAVA,C++,Python,.NET,BigData,AI】:170933152

用在数字电路中,存在高低电平的场合。
上拉电阻与下拉电阻怎么接线?
上拉电阻:电阻一端接VCC,一端接逻辑电平接入引脚(如单片机引脚)
下拉电阻:电阻一端接GND,一端接逻辑电平接入引脚(如单片机引脚)

如上图,R13和R14,一端接到了3.3V,一端通过J17连接到单片机引脚,这两个电阻就是上拉电阻。

电路的解读:

并联分流,但是电压不变,都是3.3v,这个时候从CON2来一个高电平,经过上拉电阻的时候,

电压就会升高。比如CON2是1v,name加上3.3v就是4.3v,串联电路的电压等于电压相加。


R18就是个接地,保持低电平。
如上图,R18的一端连接到了GND,一端连接到了单片机的引脚(只不过是串了一个电阻后连接到了单片机引脚)。所以这个就是下拉电阻。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有什么用?


提高驱动能力:
例如,用单片机输出高电平,但由于后续电路的影响,输出的高电平不高,就是达不到VCC,影响电路工作。所以

### P0 口上拉电阻的电路配置方法 51单片机的P0口是一个特殊的I/O端口,其设计为漏极开路形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外加上拉电阻来实现高电平的功能[^1]。以下是关于如何正确配置P0口上拉电阻的相关说明: #### 1. 基本原理 P0口的每个引脚本质上是一个NMOS开关,在输出低电平时会导通并将电压拉至接近GND;而在输出高电平时,则处于截止状态,不会主动提供电流。为了使P0口能够输出逻辑高电平(即接近VCC),必须通过外部上拉电阻将引脚连接到电源。 - **典型配置**: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一个阻值范围在几千欧姆之间的电阻作为上拉电阻,比如4.7kΩ 或者10kΩ 的电阻[^2]。 ```plaintext VCC (+5V) | [R_pull-up] | ----|---- (P0.x) | GND ``` #### 2. 阻值选择的影响 上拉电阻的选择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功耗: - 如果电阻过大(如几十千欧姆以上),可能会导致信号传输速度变慢或者无法满足某些高速接口的要求; - 若电阻过小(几百欧姆以下),虽然能加快响应时间,但也会增加静态功耗以及可能超出单片机IO端口的最大驱动能力[^2]。 #### 3. 实际案例中的注意事项 根据引用材料提到的情况来看,当多个负载设备被接到同一个P0端口时需要注意总电流限制问题。尽管如此,有时候即使总的消耗电流未明显超标也可能遇到异常行为,这可能是由于等效串联寄生效应引起的不稳定状况所致[^2]。 对于具体的应用场景而言,建议遵循如下原则进行设置: - 对于简单的输入/输出操作,采用标准大小(约4K~10K ohms)即可满足需求; - 当涉及到复杂外围器件控制时则需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后再决定最佳参数设定. --- ### 示例代码展示 下面给出一段用于初始化P0端口并测试其功能的小程序片段: ```c #include <reg51.h> void main() { unsigned char i; // 设置P0全部位准双向模式 P0 = 0xFF; while(1){ for(i=0;i<8;i++) { P0 = ~(1<<i); // 循环点亮八个LED灯泡 delay(); } } } ``` 此段C语言源码适用于基于Keil编译环境开发的经典型MCS-51架构MCU项目当中。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添柴程序猿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