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工作笔记0027---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本文介绍了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概念,包括串联电路的电流相等、电压分配特点,以及并联电路的电压相等、电流叠加特性。通过实例和特点对比,帮助理解串联分压和并联分流的原理。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技术交流QQ群【JAVA,C++,Python,.NET,BigData,AI】:170933152

1 串联简介 

      串联是连接电路元件的基本方式之一。将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用电器等)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将各用电器串联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用电器的电流都相等。

2 串联主要特点

将二个或二个以上元件排成一串,每个元件的首端和前一个元件的尾端连成一个节点,而且这个节点不再同其他节点连接的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的特点

① 所有串联元件中的电流是同一个电流

② 元件串联后的总电压是所有元件的端电压之和

3 并联简介
  并联是元件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其特点是将2个同类或不同类的元件、器件等首首相接,同时尾尾亦相连的一种连接方式。通常是用来指电路中电子元件的连接方式,即并联电路。

4 并联主要特点

并联是将二个或二个以上二端电路元件中每个元件的二个端子,分别接到一对公共节点上的连接方式。

并联电路的特点

①所有并联元件的端电压是同一个电压

②并联电路的总电流是所有元件的电流之和

实例:民用照明灯泡都是并联接到220V额定电压的电源上,因此每只灯泡所承受的电压均为220V,而外电路的总电流则是流过所有灯泡的电流之和。

5 并联和串联的区别

1. 串联电路: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特点是:流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流过另一个。

例如:节日里的小彩灯。在串联电路中,闭合开关,两只灯泡同时发光,断开开关两只灯泡都熄灭,说明串联电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的用电器。

2.并联电路:

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特点是:干路的电流在分支处分两部分,分别流过两个支路中的各个元件。

例如:家庭中各种用电器的连接。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开关闭合,各支路上的开关闭合,灯泡才会发光,干路上的开关断开,各支路上的开关都闭合,灯泡不会发光,说明干路上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上的开关只能控制本支路。

6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由于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所以,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将依次逐个流过各个用电器,最后回到电源负极。

因此在串联电路中,如果有一个用电器损坏或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将变成断路,电路就会无电流,所有用电器都将停止工作。所以在串联电路中,各几个用电器互相牵连,要么全工作,要么全部停止工作。

在并联电路中,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在分支处要分为两路,每一路都有电流流过。因此即使某一支路断开,但另一支路仍会与干路构成通路。

由此可见,在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之间互不牵连。

串联分压,并联分流。

原理:

在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上的电流相等,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路总电压。可知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小于电路总电压,故串联电阻分压。

在并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各电阻上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干路电流)。可知每个电阻上的电流小于总电流(干路电流),故并联电阻分流。电阻的串并联就好像水流,串联只有一条道路,电阻越大,流的越慢,并联的支路越多,电流越大。

7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区别

电阻的串联,应指串联电路,英文为series connecTIon,顾名思义,是指电阻被一个接一个像串珠子一样连系起来的电路连接方式简单的串联电路如图所示:

电阻的并联,应指并联电路,英文为parallel connecTIon(平行连接),就是指在电路图中,各电阻的连接形式是互相平行,简单的并联电路如下图:

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

在各数值上,设I为总电流量(i1,i2为通过L1和L2的电流量),U为总电压量(u1,u2为L1和L2的电压量),R为总电阻量(r1,r2为L1和L2具备的电阻量),则

对串联电路:I=i1=i2,U=u1+u2,R=r1+r2

对并联电路:I=i1+i2,U=u1=u2,1/R=1/r1+1/r2

### 关于STM32F103 RTC 32.768K晶振并联1M欧电阻的必要性 对于STM32F103系列单片机中的RTC模块使用的32.768kHz晶振设计,是否需要外接一个1M欧姆的电阻是一个常见的讨论话题。以下是对此问题的具体分析: #### 官方应用笔记的观点 根据官方应用笔记的内容,在某些情况下确实提到了关于外部电阻的作用及其重要性的描述[^2]。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该电阻的主要功能在于保护晶振免受过热的影响,而非直接影响其起振能力。 #### 实际电路设计考量 在实际硬件设计过程中,针对不同型号的STM32F103器件(如STM32F103xC、STM32F103xD以及STM32F103xE),由于这些版本已经内置了相应的反馈电阻Rf[^1],因此理论上无需再额外增加外部的1M欧姆电阻来辅助起振过程。如果强行加入这样的元件,则可能会干扰正常的信号传输路径或者降低整体系统的稳定性。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围绕着晶体两侧所放置的小容量电容器(通常范围为20pF至30pF)[^3],它们主要承担的任务是对抗由线路本身带来的寄生效应——具体表现为抵消那些不可避免存在的杂散电感成分;从而构建出理想的LC串联/并联回路结构形式下的共振条件环境条件下实现稳定的工作频率输出表现效果最佳化处理方案之一。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已知的技术资料表明:当选用具备内部集成RF特性的特定子类别产品时(例如前述提及到的一些高配置选项),则完全可以省略掉那个传统意义上的所谓“必需品”— 即所谓的‘1兆欧’级别数值规格大小类型的限流组件部分环节设置安排计划执行情况说明如下所示代码片段可用于验证此结论正确与否: ```c #include "stm32f1xx_hal.h" void SystemClock_Config(void){ RCC_OscInitTypeDef RCC_OscInitStruct = {0}; RCC_ClkInitTypeDef RCC_ClkInitStruct = {0}; /** Initializes the CPU, AHB and APB busses clocks */ RCC_OscInitStruct.OscillatorType = RCC_OSCILLATORTYPE_LSI|RCC_OSCILLATORTYPE_HSE; RCC_OscInitStruct.HSEState = RCC_HSE_ON; // Enable HSE as clock source without additional resistor for LSE RCC_OscInitStruct.LSIState = RCC_LSI_ON; HAL_RCC_OscConfig(&RCC_OscInitStruct); ... } ``` 通过以上C语言程序段可以看出,在初始化低速外部时钟源(LSE)的时候并没有涉及到任何有关附加电阻参数设定方面的操作指令命令行语句表达方式呈现出来供参考学习借鉴之用。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