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RT传输时序

UART传输时序如图11-40所示。

 

  
 

发送数据过程:空闲状态,线路处于高电位;当收到发送数据指令后,拉低线路一个数据位的时间T,接着数据按低位到高位依次发送,数据发送完毕后,接着发送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停止位为高电位),一帧资料发送结束。

接收数据过程:空闲状态,线路处于高电位;当检测到线路的下降沿(线路电位由高电位变为低电位)时说明线路有数据传输,按照约定的波特率从低位到高位接收数据,数据接收完毕后,接着接收并比较奇偶校验位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通知后续设备准备接收数据或存入缓存。

由于UART是异步传输,没有传输同步时钟。为了能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UART采用16倍数据波特率的时钟进行采样。每个数据有16个时钟采样,取中间的采样值,以保证采样不会滑码或误码。一般UART一帧的数据位数为8,这样即使每个数据有一个时钟的误差,接收端也能正确地采样到数据。

UART的接收数据时序为:当检测到数据的下降沿时,表明线路上有数据进行传输,这时计数器CNT开始计数,当计数器为24=16+8时,采样的值为第0位数据;当计数器的值为40时,采样的值为第1位数据,依此类推,进行后面6个数据的采样。如果需要进行奇偶校验,则当计数器的值为152时,采样的值即为奇偶位;当计数器的值为168时,采样的值为"1"表示停止位,一帧数据接收完成。本节章将按上面的算法进行Verilog HDL语言建模与仿真。

<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关于UART通信协议的时序分析及实现细节。用户提到“我想理解或调试UART通信的时序特性”,所以我需要专注于UART时序方面。 从系统指令中,我有一些约束: - 所有行内数学表达式必须使用$...$格式。 - 独立公式必须使用$$...$$格式并单独成段。 - 使用中文回答。 - 生成相关问题。 - 在回答中引用的段落末尾自然地添加引用标识,如[^1]。 - 回答结构清晰,帮助用户逐步解决问题。 - 参考站内引用:用户提供了两个引用,[^1]和[^2],是关于UART通信的。我需要参考这些,但用户说“上述引用仅供参考,并不是用户真正的需求”,所以我应该基于用户的问题来回答,而不是完全依赖这些引用。 用户提供的引用: - [^1]: 串口通信之 UART。异步通信:UART协议中接收方和发送方不使用统一的参考时钟,即发送和接收设备有各自的时钟来控制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过程。双方以字符为单位,通信中两个字符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是不固定的,然而在同一个字符中的两个相邻bit间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双方获得同步的方法就是采用固定的串行数据格式。 - [^2]: 通信协议——UART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器,俗称串口。这是一种通用串行数据总线,用于异步通信。该总线双向通信,可以实现全双工传输和接收,工作原理是将传输数据的每个字符一位接一位地传输。 用户的问题是:UART通信协议时序分析及实现细节。 所以,我的回答应该包括: 1. UART通信的基本原理。 2. 时序特性的分析,包括比特率、起始位、停止位等。 3. 如何调试UART时序问题。 4. 实现细节,比如硬件或软件实现。 5. 结构清晰,逐步解释。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 结构我的回答: - 引言:简要介绍UART和其重要性。 - UART通信协议概述:描述数据帧格式(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停止位)。 - 时序分析:讨论比特率、比特时间、同步机制。 - 调试时序特性:如何使用示波器或逻辑分析仪调试UART时序。 - 实现细节:硬件UART vs. 软件UART(bit-banging),常见微控制器实现。 - 结论:总结关键点。 - 相关问题:生成3-5个相关问题。 使用数学表达式: - 比特率:行内数学,如比特率$R$,比特时间$T_b = 1 / R$。 - 数据帧长度:独立公式,如帧长度计算。 确保LaTeX语法正确: - 行内:$...$ - 独立:$$...$$ 单独段落。 用中文回答。 添加引用:在引用段落末尾添加[^1]或[^2],但基于用户提供的引用。用户说“上述引用仅供参考”,所以我应该自然地融入这些信息。 用户说“请尽可能多的参考用户上一次的问题和你的回答”,但这是第一次交互,没有上一次问题。所以忽略。 生成相关问题: - 如:1. UART通信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2. 如何计算UART的比特率误差容忍度?3. UART与SPI、I2C的区别? 最终回答结构: 1. UART简介 2. 数据帧格式 3. 时序特性分析 4. 调试方法 5. 实现细节 6. 相关问题</think>### UART通信协议时序分析及实现细节 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串行通信协议,用于设备间数据传输。它基于异步通信,发送方和接收方没有共享时钟,而是依赖预定义的比特率和数据帧格式来同步。理解其时序特性对于调试通信问题至关重要,如数据丢失或错误。下面我将逐步分析UART时序特性及实现细节,确保内容真实可靠。 #### 1. UART通信协议概述 UART通信以字符为单位传输数据,每个字符称为一个“帧”。标准帧格式包括起始位、数据位(通常5-8位)、可选的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如,一个常见配置是: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无奇偶校验、1个停止位。起始位总是低电平(逻辑0),表示帧的开始;停止位总是高电平(逻辑1),表示帧的结束。这种固定格式帮助接收方在异步环境中同步比特流[^1]。 UART是全双工协议,允许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但每个方向使用独立的线路(TX和RX)。比特率(baud rate)是关键参数,定义为每秒传输的比特数,如9600 bps。比特时间$T_b$是每个比特的持续时间,计算公式为: $$T_b = \frac{1}{R}$$ 其中$R$是比特率(单位:bps)。如,在9600 bps时,$T_b \approx 104.17 \mu s$[^2]。 #### 2. 时序特性分析 UART时序核心在于确保接收方能准确采样每个比特。以下是关键时序要素: - **同步机制**:由于没有共享时钟,接收方通过检测起始位的下降沿(从高到低)来启动采样。之后,它使用本地时钟以固定间隔采样数据位。时序容错依赖于比特率精度:双方时钟误差必须小于±5%,否则会出现采样错误(如比特错位)。如,如果发送方比特率为9600 bps,接收方必须设置相同速率;否则,累积误差可能导致帧错误[^1]。 - **比特间时序**:在同一帧内,相邻比特间的时间间隔固定为$T_b$。如,在8位数据帧中,从起始位到停止位的总时间$T_{frame}$可计算为: $$T_{frame} = T_b \times (1 + N + P + S)$$ 其中$N$是数据位数量(如8),$P$是奇偶校验位(0或1),$S$是停止位数量(通常1或2)。如果$N=8$、$P=0$、$S=1$,则$T_{frame} = 10 \times T_b$。但在帧之间,时间间隔不固定,取决于数据发送频率[^1]。 - **采样点**:接收方通常在比特中心点采样(如,在比特时间的50%处),以避免边缘抖动。如,起始位下降沿后,接收方等待1.5 × $T_b$(半比特时间)采样第一个数据位,确保稳定。 - **时序问题常见原因**: - 比特率不匹配:导致采样偏移。 - 噪声干扰:引起虚假起始位或比特错误。 - 时钟漂移:长期运行中时钟源(如晶体振荡器)误差累积。 #### 3. 调试UART时序特性 调试UART时序通常使用示波器或逻辑分析仪捕获信号波形。步骤如下: 1. **硬件连接**:将示波器探头连接到设备的TX(发送)和RX(接收)线,确保接地共享。 2. **捕获波形**:发送测试数据(如字符 'A',ASCII值0x41),观察信号。正常波形应显示清晰的起始位(低电平)、数据位(LSB first)、停止位(高电平)。 3. **测量时序参数**: - 检查起始位下降沿到第一个数据位上升沿的时间,应等于$T_b$。 - 验证比特时间$T_b$:测量相邻比特边沿间隔,计算实际比特率$R = 1 / T_b$,比较与配置值是否一致(误差<5%)。 - 识别问题:如果采样点偏移(如数据位抖动),可能需调整接收方时钟或添加抗噪声措施。 4. **软件调试**:在微控制器代码中添加超时检测,如,如果在$1.5 \times T_{frame}$内未收到完整帧,则触发错误处理。 示调试工具输出(伪代码): ```python # 使用Python和pyserial库模拟调试 import serial ser = serial.Serial('COM1', 9600, timeout=1) # 设置比特率9600 bps ser.write(b'A') # 发送测试数据 data = ser.read(10) # 读取响应 if not data: print("时序错误: 无响应或超时") ``` #### 4. 实现细节 UART实现可分为硬件和软件方式: - **硬件实现**:大多数微控制器(如Arduino的ATmega芯片或STM32)内置UART模块。硬件UART使用专用电路处理时序,确保高精度: - 发送过程:CPU写入数据寄存器,UART模块自动添加起始/停止位,并按$T_b$间隔移位输出。 - 接收过程:UART检测起始位后,使用内部时钟计数器精确采样。 - 优点:低CPU开销,高可靠性;缺点:占用硬件资源。 - **软件实现(Bit-banging)**:在没有硬件UART的设备上(如简单MCU),用GPIO引脚模拟时序。核心是延时控制: ```c // C语言示:软件UART发送函数 void uart_send(char data) { // 发送起始位(低电平) GPIO_write(TX_PIN, LOW); delay_us(T_b); // 延时一个比特时间 // 发送8位数据(LSB first) for (int i = 0; i < 8; i++) { GPIO_write(TX_PIN, (data >> i) & 0x01); // 输出当前比特 delay_us(T_b); } // 发送停止位(高电平) GPIO_write(TX_PIN, HIGH); delay_us(T_b); } ``` - 优点:灵活,成本低;缺点:CPU占用高,时序精度依赖延时函数(易受中断影响)。 - **时序优化**: - 使用FIFO缓冲区:减少CPU中断频率。 - 自动波特率检测:接收方分析起始位宽度自适应比特率。 - 错误处理:添加奇偶校验或CRC检测数据完整性。 #### 总结 UART通信的时序核心是比特率同步和固定帧格式,确保在异步环境中可靠传输。调试时需关注比特时间$T_b$和采样点,实现中硬件UART优于软件模拟。实践中,参考设备数据手册配置比特率,并使用仪器验证波形[^1][^2]。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