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噪声

相位噪声和抖动是对同一种现象的两种不同的定量方式。在理想情况下,一个频率固定的完美的脉冲信号(以1 MHz为例)的持续时间应该恰好是1微秒,每500ns有一个跳变沿。但不幸的是,这种信号并不存在。如图1所示,信号周期的长度总会有一定变化,从而导致下一个沿的到来时间不确定。这种不确定就是相位噪声,或者说抖动。

   相位噪声是频率域的概念。相位噪声是对 信号时序变化的另一种测量方式,其结果在频率域内显示。用一个振荡器信号来解释相位噪声。如果没有相位噪声,那么振荡器的整个功率都应集中在频率f=fo处。但相位噪声的出现将振荡器的一部分功率扩展到相邻的频率中去,产生了边带(sideband)。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离中心频率一定合理距离的偏移频率处,边带功率滚降到1/fm,fm是该频率偏离中心频率的差值。

  相位噪声通常定义为在某一给定偏移频率处的dBc/Hz值,其中,dBc是以dB为单位的该频率处功率与总功率的比值。一个振荡器在某一偏移频率处的相位噪声定义为在该频率处1Hz带宽内的信号功率与信号的总功率比值。

   相位噪声产生的原因

  信号源 热噪声,内部损耗电阻热噪声,混频器件电流散弹噪声及本振相位噪声,具体是温度过热关系。

  相位噪声的定义

   定义1:

  相位噪声是指单位Hz的噪声密度与信号总功率之比,表现为载波相位的随机漂移,是评价频率源(振荡器)频谱纯度的重要指标

相位噪声是用来衡量载波的频谱弥散性的。实际的载频不可能是一根谱线,
而是以中心频率为最高两侧依次下降的频谱形状。

dBc是一种相对表示值。
中心频率功率值—— x dBm
离中心频率 1kHz 处的功率密度 —— y dBm/Hz

dBc= x/y

不用考虑什么量纲,就是单位赫兹的意思。

相位噪声就是短期频率稳定度,一个物理现象的两种表示方法,相位噪声为频域表示,短期频率稳定度为时域表示。相位噪声一般是指在系统内各种噪声作用下所引起的输出信号相位随机起伏。相位的随机起伏必然引起频率随机起伏,这种起伏速度较快,所以又称之为短期频率稳定度,用单边带,1Hz带宽内的相位噪声功率谱密度£(ƒm)表示。而时域一般用在一定时间间隔内,频率变化量的相对值表示,它是测量时间τ的函数,一般用方差 描述频率稳定度,可分长期稳定度和短期稳定度,目前没有严格界限。
频率源的相位噪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它对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的性能影响很大,从频域看它分布在载波信号两旁按幂律谱分布。用这种信号不论做发射激励信号,还是接收机本振信号以及各种频率基准时,这些相位噪声将在解调过程中都会和信号一样出现在解调终端,引起基带信噪比下降。在通信系统中使话路信噪比下降,误码率增加;在雷达系统中影响目标的分辨能力,即改善因子。接收机本振的相位噪声,当遇到强干扰信号时,会产生“倒混频”使接收机有效噪声系数增加。所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对频率源的相位噪声要求越来越严格,因为低相位噪声,在物理、天文、无线电通信、雷达、航空、航天以及精密计量、仪器、仪表等各种领域里都受到重视。
相位噪声:   

通常定义为在某一给定偏移频率处的dBc/Hz值,其中,dBc是以dB为单位的该频率处功率与总功率的比值。一个振荡器在某一偏移频率处的相位噪声定义为在该频率处1Hz带宽内的信号功率与信号的总功率比值。
简单地说,相位噪声就是短期频率稳定度的频域表征方式,如果单频信号非常稳定的话,从频谱上看其边带会随着远 离主频的位置逐渐降低,一般我们比较关心偏离主频100Hz,1kHz,10kHz处的边带,若是对数坐标,此处边带的幅值与主频幅值相减,单位是 dBc,再换算成单位带宽内,单位为dBc/Hz 相噪表征的是信号频率的稳定度,频域上就是噪声边带,也就是相位噪声。在时域上与之对应的叫做信号的抖动 频域测量相位噪声一般使用频谱分析仪,频谱分析仪可以测量偏离载频不同位置的相位噪声。相位i噪声的值是以归一化的方在图中,相位噪声是用偏移频率fm处1Hz带宽内的矩形的面积与整个功率谱曲线下包含的面积之比表示的,约等于中心频率处曲线的高度与fm处曲线的高度之差。
### PLL相位噪声分析与优化 #### 1. 相位噪声的基础概念 相位噪声是指信号频率的随机波动,通常用于描述振荡器输出信号的质量。它主要由热噪声、散粒噪声和其他非理想因素引起[^5]。在锁相环(PLL)系统中,相位噪声是一个关键指标,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 2. PLL相位噪声的主要来源 PLL中的相位噪声来源于多个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压控振荡器(VCO)**:这是PLL中最主要的相位噪声源之一。由于内部元件的不完美性以及外部干扰,VCO会产生显著的相位噪声[^5]。 - **参考时钟**:如果输入的参考时钟本身存在较大的相位噪声,则会直接传递至整个PLL系统[^1]。 - **电荷泵和环路滤波器**:这些组件也会引入一定的噪声成分,进一步影响最终输出信号的质量[^4]。 #### 3. MATLAB仿真工具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优化PLL的相位噪声表现,可以利用MATLAB及其扩展包Simulink来进行详细的建模与仿真工作。具体流程如下所示: ```matlab % 初始化参数设置 Kp = 0.1; % 电荷泵增益 KVCO = 1e6; % 压控振荡器灵敏度 (Hz/V) Ndiv = 10; % 分频比 Fref = 10e6; % 参考频率 (Hz) % 定义闭环传递函数 s = tf('s'); LTF = Kp * KVCO / s / Ndiv; Hcl = LTF / (1 + LTF); % 绘制波特图观察响应特性 bode(Hcl); title('PLL Closed-loop Transfer Function'); % 添加相位噪声模型并计算总输出噪声谱密度 fnoise = logspace(-2, 2, 100); % 频率范围 Pn_ref = -120 + 10*log10(fnoise.^2); % 参考时钟相位噪声 (dBc/Hz) Pn_vco = -100 - 20*log10(fnoise); % VCO 自身相位噪声 (dBc/Hz) figure; semilogx(fnoise, Pn_ref, 'r', fnoise, Pn_vco, 'b'); xlabel('Frequency Offset (Hz)'); ylabel('Phase Noise (dBc/Hz)'); legend('Reference Clock Phase Noise','VCO Phase Noise'); grid on; % 计算总的输出相位噪声 Pn_total = mag2db(sqrt(10^(db2mag(Pn_ref)/20)^2 + abs(freqresp(Hcl,fnoise*2*pi)).^2 .* ... 10^(db2mag(Pn_vco)/20).^2)); hold on; plot(fnoise,Pn_total,'k--'); legend({'Reference Clock Phase Noise','VCO Phase Noise','Total Output Phase Noise'}); ``` 此脚本展示了如何构建简单的PLL闭环传递函数,并基于已知的各部分贡献估算总体输出相位噪声水平[^1]。 #### 4. 设计优化建议 针对降低PLL系统的相位噪声问题,可以从硬件选型和技术手段两方面入手考虑解决方案: - 使用低噪声系数的晶体作为参考源替代传统的RC网络; - 提升VCO的设计品质因数Q值从而减少基底噪声效应; - 调整环路带宽使得敏感区域避开高阶谐波分量所在位置; - 应用数字辅助校准算法动态补偿瞬态误差带来的额外扰动项[^3]。 ---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