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efe0890102x37g.html 吕陈君
我接着来讲讲无穷的概念。其实出发点很简单,任何无穷都是从自然数开始的,即
W:1,2,…,n,……
我们就把潜无穷序列W称作“基本无穷”。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在W的基础上来定义各种各样的函数集合,然后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了。
不失一般性,令f为定义在W上的一个递归函数,也就是王浩讲的“层叠函数”,也就是说,可以形成如下一系列的函数集合:
W1:f(1) ,f(2) ,…,f(n),……
W2:f(f(1)) ,f(f(2)) ,…,f(f(n)),……
……
这些逐次形成的函数集合W1,W2,…,Wn,……都是潜无穷序列。在数学分析中,或在经典数学里,并没有实无穷的概念。
但我们可以这样接着来问:W和W1究竟哪个集合更大啊?譬如,若令f(n)=2^n,那么W1就是如下一个无穷序列:
2^1,2^2,…,2^n,……
这个无穷序列其实就是我们熟悉的无穷二叉树,那么W1就是二进位制实数。所以,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了。
如何精确描述这些递归集或层叠集W1,W2,…,Wn,……,就是数学分析严谨化或逻辑化的主要内容。康托的超穷数理论或集合论就是这样一种理论(当然还有其他理论)。
康托超穷序数理论的出发点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任何深奥的理论都是如此。康托的出发点就是,他假设在基本无穷序列1,2,…,n,……之后存在着一个极限数W,这就是康托创造出来的第一个“超穷数”,然后,通过不断的“+1”,康托就形成了不断增大的超穷数:
W,W1,W2,…,Wn,……
实质上,康托就是把自然数的秩序关系推广到了比自然数更大的集合,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些“超穷序数”来精确描述这些更大集合的排列秩序。所谓良序定理或选择公理,就是指任何一个无穷集都可以排列成康托的一个超穷序数序列。
但是,我们现在来看,康托超穷数存在着很大的内部结构缺陷。因为,这个理论描述不了实数,也就是说,实数的基数2^W究竟等于康托的哪一个超穷数Wn,这个问题在现有的集合论中原则上是不可判定的。
由于CH问题的不可判定性,所以像柯恩、王浩(甚至哥德尔)都有点怀疑,康托通过不断“+1”这种方法,到底能不能形成更大的超穷数或无穷集?其实,康托证明基数W1>W的方法是不太严谨的,太过于直观化。我试着讲讲这个问题。
康托的证明其实是基于其“生成超穷序数的三个原则”,他证明了如下一个定理:
定理1:如果a1,a2,…,an,……是一个可数无穷序数的无穷序列,那么必然存在一个极限数b,b也是一可数无穷序数且不在原序列中。
这样,康托假设,如果W1=W,那么W1就可以排列成一个可数无穷序数序列B:
a1,a2,…,an,……
则必有一极限数b,b为一可数无穷序数且不在B中。可是,按照W1的定义,W1是所有可数无穷序数的集合,那么b又是在B中的。这样就导致了矛盾,所以假设W1=W不成立。
康托就是这样证明了基数W1>W。这个证明的问题在于:即使我们认可康托这个证明是对的,那么按照这个方法,我们也无法证明W2>W1,……等等。因为W2肯定为一不可数集,我们就没法假设它能排列成一个可数无穷序数序列,也就没法引用定理1,也就是说,我们没法再用反证法来证明W2>W1了。
所以,利用康托的超穷序数能不能形成更大的超穷基数或超穷集合,这是存在疑问的。对二阶以上的高阶系统,康托理论就不再适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