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1-1.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1-2.三种通讯方式
-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
-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 方式) 即Browser/Server方式
- 对等方式(P2P 方式)即 Peer-to-Peer方式
- p2p模式不区分服务请求方和提供方
1-3.三种交换方式
- 电路交换
- 报文交换
- 分组交换
1-4.路由器
1-4-1.作用
-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 在路由器中的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没有直接连线。
- N 部电话机两两相连,需 N(N – 1)/2 对电线。
1-4-2.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
- 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
- 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
- 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1-5.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 osi参考模型市场化失败
- TCP/IP 常被称为事实上的(de facto) 国际标准。
1-6.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OSI与TCP/IP结合)
1-6-1.五层结构
-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 运输层(transport layer)
- 网络层(network layer)
-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来自OSI参考模型)
1-6-2.五层结构的通讯过程
1-7.一些名词解析
- 实体(entity) 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 协议 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 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 SAP (Service Access 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