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中 sizeof 的出现率还是很高的吧。常见的题,大家肯定也是知道答案的。但原因是否都了解呢?
下面就用VC 6来做一些这样的题。
void main()
{
int a=6;
char str[10]="";
char *p = str;
double da;
cout<<"size of b: "<<sizeof(a)<<endl;
cout<<"size of str: "<<sizeof(str)<<endl;
cout<<"size of p pointer: "<<sizeof(p)<<endl;
cout<<"size of double: "<<sizeof(da)<<endl;}
//结果:
//4 因为 a 是整型 其长度是 4位
//10 这个不解释
//4 求的是指针的长度,指针也是 4 位
//8 double 型的长度是 8
}
那结构体的长度怎么求呢?
请看下面解释:
struct s1
{
int a;
double b;
int c;
};
struct s2
{
int a;
int c;
double b;
};
sizeof(s1) = ?, sizeof(s2) = ?
结果:sizeof(s1) = 24,sizeof(s2) = 16
可见,虽然两个结构体所含的元素相同,但因为其中存放的元素类型顺序不一样,所占字节也出现差异。这就是字节对齐原因。
字节对齐的计算。
结构体长度求法:
a.成员都相同时(或含数组且数组数据类型同结构体其他成员数据类型):
结构体长度=成员数据类型长度×成员个数(各成员长度之和);
结构体中数组长度=数组数据类型长度×数组元素个数;
b 成员不同且不含其它结构体时;
(1).分析各个成员长度;
(2).找出最大长度的成员长度M(结构体的长度一定是该成员的整数倍);
(3).并按最大成员长度出现的位置将结构体分为若干部分;
(4).各个部分长度一次相加,求出大于该和的最小M的整数倍即为该部分长度
(5).将各个部分长度相加之和即为结构体长度
c含有其他结构体时:
(1).分析各个成员长度;
(2).对是结构体的成员,其长度按b来分析,且不会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分析各个成员的长度(成员为结构体的分析其成员长度),求出最大值;
(4).若长度最大成员在为结构体的成员中,则按结构体成员为分界点分界;
其他成员中有最大长度的成员,则该成员为分界点;
求出各段长度,求出大于该和的最小M的整数倍即为该部分长度
(5).将各个部分长度相加之和即为结构体长度
举例来说:
1.struct test1
{ int a;
int b[4];
};
sizeof(test1)=sizeof(int)+4*sizeof(int)=4+4*4=20;
2. struct test2
{ char a;
int b;
double c;
bool d;
};
分析:该结构体最大长度double型,长度是8,因此结构体长度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a、 b、 c的长度和,长度分别为1,4,8,则该部分长度和为13,取8的大于13的最小倍数为16;
第二部分为d,长度为1,取大于1的8的最小倍数为8,
两部分和为24,故sizeof(test2)=24;
3. struct test3
{
char a;
test2 bb;//见上题
int cc;
}
分析:该结构体有三个成员,其中第二个bb是类型为test2的结构体,长度为24,且该结构体最大长度成员类型为double型,以后成员中没有double型,所以按bb分界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有a 、bb两部分,a长度为1,bb长度为24,取8的大于25的最小倍数32;
第二部分有cc,长度为4,去8的大于4的最小倍数为8;
两部分之和为40,故sizeof(test3)=40;
下面结构体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