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报告显示,我国数据开发利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创新引擎作用愈发显著。公共数据开放程度不断提升,企业大模型应用加速推进,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也进入了快车道。下面,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份报告的核心内容。
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活跃度保持上升态势
公共数据供数动力稳步提升
随着系列数据政策密集出台和加速落地,我国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进入加速期。一方面,"供数"能力不断增强。政务数据共享持续深化,超六成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启动授权运营,服务场景从政务服务、社会治理不断延伸到交通、环保、医疗等各领域。另一方面,政务数据开发利用步伐加快。公共服务领域行业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建设公共数据管理平台,汇聚了本行业、领域的全国性数据,激活了多元应用场景,催生出更具活力的市场生态。例如:
-
天地图:汇聚遥感影像、矢量地图等地理测绘数据。
-
航旅纵横:汇聚航班信息、旅客服务等数据。
-
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汇聚新能源汽车检测、里程核查等数据,通过分析用户偏好数据,优化服务流程与体验。
企业用数活力持续高涨
企业数据应用需求逐步释放,"用数"热情高涨。2024年存储数据中,活跃数据总量持续上涨,海量"沉睡"数据被唤醒,不断激发新的价值潜能。约66%的行业龙头企业和30%的数据技术企业购买过数据。企业的数据应用已从基础统计分析转向智能决策,赋能产品研发、精准营销、风险评估等关键业务环节优化。例如:
-
材料企业:通过购买整合多源市场数据(如铁矿石价格指数、期货交易数据及行业供需情报等),构建基于实时原材料成本波动与终端市场需求预测的生产调度模型,实现数据驱动的产能动态优化。
-
零售企业:通过购买消费者行为数据,构建需求预测模型,提升供应链响应效率。
AI与数据开发利用互相促进
随着大模型推理、多模态生成、智能体等创新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赋能数据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速:
-
高质量数据集需求激增:2024年,数据技术企业积极推动数据集建设,高质量数据集数量增速达27.4%。
-
AI加快融合发展:各类主体加快AI布局,推动数据开发利用提档加速。例如,政府部门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政务服务跑出"智能加速度",智能政务服务、热线问答、政策咨询等成为重要应用场景。
-
大模型应用潜力释放:利用大模型的企业数量实现高速增长,占比提升至约10%。
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四大举措
随着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大模型在各领域加速渗透,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数据要素价值机理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预计2025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将突破50泽字节。为驱动数据资源价值加速释放,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1. 扩大公共数据资源供给,激发用数活力
-
鼓励政府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探索"政府监管+市场化运营"模式。
-
谋划高价值公共数据开发,编制开放目录及产品清单,畅通获取渠道。
-
引导社会参与公共数据开发,协同挖掘其在治理、经济、科技等领域的价值。
2. 提高企业数据应用能力,赋能产业转型
-
引导企业向数据驱动模式转型,打通生产、流通、供应链数据。
-
鼓励开发高质量数据集,深化AI应用,打造大模型应用场景。
-
完善数据资产化及流通交易机制,推动数据资产入表全国推广。
3. 聚焦数据产业发展需求,加速融合创新
-
支持数据采集标注等技术创新应用,繁荣数据产业发展生态。
-
聚焦无人驾驶、低空经济等数据密集型产业的需求,鼓励前沿产业技术融合创新。
-
推动数据要素与硬科技产业深度耦合,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4. 建设可信数据流通环境,促进共享共用
-
布局建设可信数据空间,聚焦重大战略需求和优势特色领域。
-
发挥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建行业可信数据空间。
-
鼓励企业参与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深化公共数据和企业数据融合应用。
展望未来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其开发利用已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变革的关键引擎。我国数据资源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模式释放着巨大价值潜能。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的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耦合,数据资源必将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更强动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赋能千行百业转型中,书写出更精彩的"数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