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规格与原型设计:可调超表面的性能与实验
1. 单元结构设计
超表面单元结构的设计需考虑多方面因素。每个单元由四个方形金属贴片以 2×2 排列在电薄的金属背衬介质基板上,单元尺寸为 λ/5 或更小,且金属贴片占据单元面积的一半以上。背面有更薄的同类型介质基板,将背板与可调集总元件所在层分隔开。通过贯穿基板和背板的过孔(TVs),将集总负载或等效射频端口连接到金属贴片。当 TVs 尽可能靠近集总负载外端子,打在金属贴片内角的接地处时,能实现优化性能,包括斜入射和工作频率覆盖的充足调谐范围。
2. 电磁性能
2.1 可调完美吸收
在工作频率 5 GHz 下,为实现两种极化和可变入射角(斜入射)的完美吸收,需设置特定的复负载阻抗。通过优化程序,将镜面反射的最小化目标设定为 |r| < -35 dB,由于无高阶衍射传播且金属背板几乎阻止了透射,此目标可直接转化为完美吸收。
| 入射角(度) | R(欧姆) | C(皮法) |
| — | — | — |
| 0 | 2.10 | 3.20 |
| 15 | 1.86 | 3.17 |
| 30 | 1.48 | 3.17 |
| 45 | 0.76 | 3.21 |
| 60 | 0.33 | 3.33 |
| 75 | 0.044 | 3.39 |
| 入射角(度) | R(欧姆) | C(皮法) |
|---|---|---|
| 0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