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斐波那契数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比如松果、凤梨、树叶的排列、某些花朵的花瓣数、黄金矩形、黄金分割、等角螺线等,有时也可能是我们对斐波那契额数过于热衷,把原来只是巧合的东西强行划分为斐波那契数。比如钢琴上白键的8,黑键上的5都是斐波那契数,因该把它看做巧合还是规律呢?
随着数列项数的增加,前一项与后一项之比越来越逼近黄金分割的数值0.6180339887……
从第二项开始,每个奇数项的
平方都比前后两项之积多1,每个
偶数项的平方都比前后两项之积少1。(注:
奇数项和偶数项是指项数的奇偶,而并不是
指数列的
数字本身的奇偶,比如第四项3是奇数,但它是偶数项,第五项5是奇数,它是奇数项,如果认为数字3和5都是奇数项,那就误解题意,怎么都说不通)
如果你看到有这样一个题目:
某人把一个8*8的方格切成四块,拼成一个5*13的
长方形,故
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64=65?其实就是利用了斐波那契数列的这个性质:5、8、13正是数列中相邻的三项,事实上前后两块的
面积
确实差1,只不过后面那个图中有一条细长的狭缝,一般人不容易注意到。
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同时也代表了
集合{1,2,...,n}中所有不
包含相邻正
整数的
子集个数。
斐波那契数列(f(n),f(0)=0,f(1)=1,f(2)=1,f(3)=2……)的其他性质:
1.f(0)+f(1)+f(2)+…+f(n)=f(n+2)-1。
2.f(1)+f(3)+f(5)+…+f(2n-1)=f(2n)。
3.f(2)+f(4)+f(6)+…+f(2n) =f(2n+1)-1。
4.[f(0)]^2+[f(1)]^2+…+[f(n)]^2=f(n)·f(n+1)。
5.f(0)-f(1)+f(2)-…+(-1)^n·f(n)=(-1)^n·[f(n+1)-f(n)]+1。
6.f(m+n-1)=f(m-1)·f(n-1)+f(m)·f(n)。
利用这一点,可以用程序编出时间复杂度仅为O(log n)的程序。
怎样实现呢?伪代码描述一下?
7.[f(n)]^2=(-1)^(n-1)+f(n-1)·f(n+1)。
8.f(2n-1)=[f(n)]^2-[f(n-2)]^2。
9.3f(n)=f(n+2)+f(n-2)。
10.f(2n-2m-2)[f(2n)+f(2n+2)]=f(2m+2)+f(4n-2m) [ n〉m≥-1,且n≥1] 11.f(2n+1)=[f(n)]^2+[f(n+1)]^2.
斐波那契数列性质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1-12-16 14:36:07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