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四种主流大模型微调技术的详细解析及对比,结合技术原理、适用场景与性能表现进行说明:
🔧 1. Full-tuning(全量微调)
- 核心原理:加载预训练模型的所有参数,用特定任务数据(通常为指令-回答对)继续训练,更新全部权重。相当于对模型整体知识结构进行重构。
- 操作流程:
- 加载预训练模型;
- 用任务数据集(如分类文本)和优化目标(如最小化误差)训练;
- 所有参数参与梯度更新。
- 优势:
- 模型充分学习任务特征,效果通常最优(尤其在复杂任务如法律、医疗领域)。
- 劣势:
- 计算成本极高:需高端GPU(如H100),训练耗时数日;
- 易过拟合:需大量高质量标注数据;
- 部署不灵活:每个任务需独立存储完整模型副本。
- 适用场景:数据充足、任务复杂、硬件资源充沛(如企业级服务器集群)。
❄️ 2. Freeze-tuning(冻结微调)
- 核心原理:冻结模型底层参数(保留预训练通用知识),仅微调顶层结构(如最后几层)。相当于“局部装修”,保留主体结构仅调整关键部分。
- 操作流程:
- 加载预训练模型;
- 锁定底层参数(
param.requires_grad = False); - 仅用任务数据训练解冻的顶层参数。
- 优势:
- 训练速度快,显存占用低(约为全微调的30%);
- 抗过拟合能力强,保留模型泛化性。
- 劣势:
- 适应性有限:无法深度适配复杂任务需求。
- 适用场景:数据量少、任务简单(如文本分类)、边缘设备(消费级GPU)。
🧩 3. LoRA(低秩适应)
- 核心原理:向模型注意力层注入可训练的低秩矩阵(ΔW=BAΔW = BAΔW=BA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961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