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thermistor)是一种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加的热敏电阻。
1. 保护原理:过流保护
PTC在这里扮演的角色是 “自恢复保险丝” 。
正常工作状态:在额定电流和常温下,PTC的电阻值非常低(通常只有几欧姆甚至更小),对电路影响很小。
过流或短路状态:当电路发生故障(如负载短路)导致电流急剧增大时,流经PTC的大电流会使它自身发热(I²R加热)。
保护动作:温度升高到其居里点后,PTC的电阻值会急剧增大(跃变),甚至达到高阻态(相当于“断开”),从而有效地限制乃至切断电路中的电流。
自动恢复:当故障排除、断电后,PTC温度下降,电阻值会自动恢复到低阻态,电路恢复正常。无需像普通保险丝那样需要更换。

2. 应用场景与连接方式
连接方式:串联在需要保护的主功率回路中,通常位于电源输入端或功率二极管所在的支路。
保护对象:它保护的不仅仅是功率二极管,而是整个支路,防止因过流或短路导致二极管和其他元件(如开关管)因电流过大而烧毁。
当负载短路时,电流激增,P发热并跃变为高电阻,限制了通往功率二极管的电流,保护了它。
3. PTC与NTC在过流保护上的区别
虽然两者都响应温度,但机制不同:
NTC(用于浪涌抑制):其自身的工作电流导致发热,从而从高阻态变为低阻态。它是一个“启动辅助”器件。
PTC(用于过流保护):回路中的异常大电流导致其发热,从而从低阻态变为高阻态。它是一个“保护”器件。
| 总结对比:PTC VS NTC 在功率二极管电路中的应用 | ||
| 特性 | NTC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 PTC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
| 电阻特性 | 电阻随温度升高而 减小 | 电阻随温度升高而 急剧增加 |
| 主要保护目的 | 1. 抑制浪涌电流 (串联) | 过流与短路保护 (串联) |
| 工作原理 | 利用冷态高阻限制开机电流, | 正常时低阻, |
| 角色 | 浪涌抑制器、温度传感器 | 自恢复保险丝 |
| 响应速度 | 对浪涌电流响应很快(毫秒级) | 相对较慢(秒级),有动作时间, |
| 复位方式 | 浪涌应用:需冷却后恢复高阻 | 自动恢复,断电冷却后即可 |
| 典型安装位置 | 浪涌抑制:串联于AC输入 | 串联于需要保护的DC支路中 |
在实际的高可靠性电源设计中,这两种保护方案常常同时被采用,为功率二极管提供从瞬间到长期的全面保护。
NTC 主要用于 抑制浪涌电流 和 温度监测。
PTC 主要用于 过流保护,其本质是一种可复位的“保险丝”。
结论与设计考量
在一个复杂的电源系统中,NTC和PTC可能会同时出现,各司其职:
在AC输入端:串联一个NTC,用于抑制开机时对整流桥和滤波电容的浪涌电流冲击。
在关键的DC输出支路:串联一个PTC,作为自恢复保险丝,防止该支路因负载短路等故障而发生过流,保护该支路上的功率二极管和开关管。
在散热器上:放置一个NTC,作为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功率二极管和开关管的温度,并提供给MCU实现过热保护。
303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