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高赞回答:生活的苦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最终变得习以为常,得过且过,可以称之为钝化。而学习的苦在于,始终要保持敏锐而清醒的认知,这不妨叫锐化。
的确,生活的苦不需要动脑子,无非是生活品质降低,是一种比较消极的生活方式而已。
而学习的苦,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生活态度,它需要增量的付出,积极的作为,甚至还需要检验。
我们容易沉浸于享乐,只需要一点点投入,就会感到满足和舒服,我们难以沉浸于学习,因为成长和进步,每一步都不好走。
人生最大的悲剧在于,学习的时候还没有经历真正的生活,不懂生活的苦。对于很多人来说,尝到生活的苦时,再想学习已经没机会了。
好在,虽然我们没法重返17岁回到教室里学习,还是可以通过阅读,从另一种视角审视自己、审视人生、审视这个世界,从而实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蔡康永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为什么我常鼓励大家读书?因为我们的人生非常有限,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经验,看到别人的人生是什么样子。一有机会看到别人的人生长什么样子,就会培养出一种抽离的能力。
培养抽离的能力,能够让我们跳脱当下的痛苦跟挫折,比较容易面对失败。这个能力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是靠着我们不断去摸索别人的人生,累积到足够的信心,知道世上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活着,还有无数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