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架 Android BT / NAS 機:超靜音超省錢超低功耗

本文探讨如何利用Android设备构建成本低廉、能耗低、静音高效的NAS和BT下载中心。通过选择合适的硬件和软件配置,实现多媒体存储、远程控制、自动BT下载等功能,满足用户对静音、省电、24小时开机、易于维护和操作的需求。

【转载:自架 Android BT / NAS 機:超靜音超省錢超低功耗,原文地址:http://www.metamuse.net/2012/11/android-bt-nas.html】

其實我根本不知道這篇文的標題到底該怎麼下。


最近無聊就想玩點新鮮的,在 PTT 上看到有位仁兄用一萬元搞出一台效能頂強的 NAS ,心裡癢癢的也想來試試看,研究了一番回頭想想,我到底要 NAS 做什麼呢?一般 NAS 主打網路儲存與備份功能,但是卻是附加多媒體儲存中心、iTunes 伺服器、自動化  BT 下載、遠程調控設定等等這些功能讓我感到有趣,所以我的需求有點顛倒,我要的應該是一台多媒體動物機並附加有 NAS 的功能。


萬元主機主機就 NAS 而言, CP 值是很高的主機,但價格區間依然不很親民,耗電量也高,要搞到靜音要花費不少,而我想弄的卻是台超低價主機,需求絕對靜音、省電、24小時開機、便宜、耐操、可替換、最好系統夠強健、不易損壞、能簡易備份與恢復、且要好操作、效能不需超強但是要能應付所需、最好還能當客廳機看個片之類的,儘量做到物盡其用,一般電腦配上 FreeNAS / Linux 等系統幾乎可以完成前述八成以上的需求,但是要做到靜音、省電與便宜,桌上型 PC 幾乎就是被打槍的份了,所以最後我把目標縮小在 Android 設備上。


Android 系統與設備的訴求就是「每天使用、耐操、能快速恢復」,而大多 Android 設備都沒有風扇或是硬碟設計(你看過哪個手機掛硬碟的?),能達到絕對靜音的需求,且大多採用 ARMS 架構,省電不在話下,確認目標後,幾乎只要隨便拿起一個 Android 設備就可以開始動手。






軟體面
作業系統:
建議能刷成 JellyBean 版本就刷上去,至少也要 ICS 版本才好用,且 4.0+ 以上的 Android 系統現在支援從桌面端進行備份與還原,維護上相當簡便。其次是 4.0+ 以上應該都支援 NTFS 系統格式了,可以支援超過 4GB 以上的大檔,對於下載檔案或是觀看影音檔案,都很重要。




動物 \ BT 屬性:
tTorrent :強力推薦,支援下載超過 4GB 檔案,可以自定下載位置與資料夾,aTorrent 、 uTorrent 下載大檔都有些問題 。 tTorrent 免費的 Lite 版雖然限制下載最高速限是 250K ,但是這種「天性限制」在獨立網路內是好的,不會吃掉過多的頻寬,其他電腦能夠繼續正常使用網路,所以免費的就可以了,反正就排程慢慢抓下去,這種設備就是跟整個次元世界凹時間的。
ed2k / emule 部分目前沒有直接的解決方案,有什麼建議嗎?


NAS 屬性:
Droid NAS:可以立刻把 Android 轉成屬性簡易的 NAS 主機,並且走的 bonjour  ,黑白蘋果在網路上就可以直接看到其分享出的資料夾。
FTP Server:可以把 Android 主機變成 ftp 主機,方便使用者遠端傳輸檔案。
WebDAV server:可以變成 WebDAV 主機,用瀏覽器就可以進行檔案管理, windows 系統設置可以掛載成網路硬碟。


遠程控制屬性:
Droid VNC Server:可以提供 VNC 遠端連線功能,從 PC / Mac 中用瀏覽器就可以遠端操作 Android 設備,變成 headless 型主機。Remote Control 的解決方案很多,可以多多嘗試看看。


多媒體屬性:
Music : Android 本身有內建 Music 播放功能,也能上 Google Play 買歌(美國地區...);
Video :建議安裝  MX Player 、 VLC Beta 、QVod ,基本上能看絕大多數格式的影片了。


這幾個屬性如果滿足了,基本 BT / NAS 就已經滿足了,而 Android 系統還有其他可以玩的東西就看個人發展。


基本上的操作流程
電腦或android下載種子、全日開機抓檔儲存、直接用 android 設備觀看或 pc 端觀看、pc 遠端透過 nas 取檔、android 或電腦遠程管理檔案或刪檔。


硬體面


軟體面的使用方法幾乎所有的 Android 設備都辦得到,且只要到 Google Play 內點點裝裝就完成了,但是硬體選擇上別忘了這個 BT / NAS 的基本需求,能挑的設備還是相當的多,尤其 Android 系統基本上就是個小型的 Linux 系統,而它所建立出來的行動設備與迷你設備可說是包山包海,光是這點就讓 Android 的世界觀異常地大,而這個可不是半殘、被斷手斷腳的 iOS 能輕易進入的世界(尤其是現在 iOS6 JB 的路徑與可能性越來越低)。


硬體選擇上只有兩個重點可以大幅加分,其他部分就大同小異:首先最好設備本身就有支援 OTG ,透過 OTG 連接其他的 usb 設備, Android 就能支援外接硬碟、無線鍵盤、印表機、usb hub 甚至是有線網路,這類手機、平板或設備較少,能找到最好;其次是視訊輸出,這完全是個人使用習慣問題,能放到電腦螢幕上或電視上看,遠比在小螢幕上操作的好,如果這個機器在下載檔案、伺服檔案的時候還能為別的功能(影音欣賞等)貢獻一些力氣,就更完美了。


莫選\末選:買台新的手機或平板
新的手機或平板平均在 5000 ~ 10000 之間,弄到這個規格的手機或平板就不見得比前述萬元主機便宜到哪去(頂多是比較省電),但是比較容易找到具有 OTG 功能的,大陸山寨手機就可以再更便宜一些。


次選:手邊正處於淘汰的 Android 手機是好選擇(這也是我最初使用的方案)
幾乎所有的二手 Android 手機,都可以完成前述的軟體功能,但大多數手機並沒有 OTG 或視訊輸出(更別說要支援 HDMI ),所以容量限於 SD 卡容量,無法擴充。如果手邊剛好有淘汰、但能刷上 4.0.4 的手機可以用這個方法重生、重新找到生存價值、再續戰個兩三年(記得 SD 卡找終身保固的)。


次選:重新尋找二手 Android 手機或平板
二手手機或平板首選有 OTG 功能的,其次找 cpu 效能高的、記憶體大的,如果價格能壓在 5000 以內甚至 3000 以內最好,只要品質尚可,中國山寨機種未嘗不可。不然就乾脆直接看首選。


首推: Android 電視盒/電視棒/ MK802 / MK802 II 
這個東西讓我眼睛為之一亮啊!(請看另外一篇文章)深深覺得 BT / NAS 就該拿這個東西搞才對啊! 不過並不推薦 mk808 or mk802 III ,要用 mk802 孿生兄弟 Mele 1000/2000 也可以,但是記憶體只有 512MB ,且現在改機討論較少比較少。




我原本是在自己的老手機上進行改裝,刷上 CM10 雖然穩定、好用,但是對於容量、周邊支援、周邊應用還有些不滿(受限於手機老舊,也不過兩年前的機器啊!),在網路上搜尋找到 MK802 ,幾乎滿足我一開始就設定的幾個條件,立即入手買了一支,這個迷你的小東西一旦裝設好,一般電視立即變成了智慧電視,外接鍵盤滑鼠儼然就是個人小 PC,超方便的。


這隻耗電功率不到 4W ,高負荷使用的情況下不過 5W(一般電腦不算硬碟的話開機執行約 50W~100W 不等),比一般 NAS 空機還省電,一台外接硬碟高耗電也不過 5W ,整體不到 10W 就能跑,五天才一度電,省到一個極致。 CPU 有 1GHz,且支援硬體解碼影音,在下載過程當中繼續看 1080P 影片相當順暢,且因為能外接無線鍵盤與硬碟,讓設定簡單不少。


同時建議去買個 USB 有線網路卡(299元左右),網路傳輸效能可以比較好(記得將無線網路關閉,能比較省電),實測從 PC 端經有線網路看 Android 端下載存放的 HD 影片也非常順暢( BT 下載 250K + 加高清影像檔案傳輸 700K 左右),至於有人擔心下載效能問題,是多慮了,外接硬碟後寫入 NTFS 抓檔速度目前測試 MB 級都沒問題,主要瓶頸在 USB 2.0 寫入速度不夠快,但是要遇到這樣的大水管也很難。


這樣的成本:
MK802 1750 元
羅技無線觸控鍵盤 K400 899 元
upmost USB 有線網卡 299 元
外接 160GB 二手硬碟 400 元
變壓器(求供電穩) 280 元
共 3628 元


這樣的 Android 解決方案,平時就插在電視或電腦螢幕後方, PC 遠端連線或是透過 Dropbox 丟種子進去,VNC or remote control 啟用服務或下載,第三地就採用 WebADV or FTP 的方式回來擷取檔案,硬碟不夠可以換接更大的硬碟或3.5吋多硬碟外接盒,大概是我覺得硬體面 lowest cost / lowest power consumption 最好的解決方式了,如果你是用手機或平板改裝而成,內裝電池就成了你最佳的 UPS 了,電力通常也夠驅動外接的 2.5 吋硬碟,看起來相當完美不是?

<think>我们正在解决用户的问题:mount error: mount point /home/trunk/nas does not exist 根据错误信息,挂载点(mount point)不存在。因此,我们需要创建该目录。 步骤: 1. 确认挂载点路径是否正确:用户给出的挂载点是`/home/trunk/nas`。 2. 创建挂载点目录(如果不存在)。 3. 再次尝试挂载。 注意:用户可能需要使用sudo权限来创建目录(如果没有权限)和挂载。 另外,参考引用中提到了其他mount错误,但当前错误是挂载点不存在,所以直接创建目录即可。 操作步骤: 1. 创建目录:`sudo mkdir -p /home/trunk/nas` - `-p` 选项确保如果路径中的父目录不存在也会被创建,且如果目录已存在则不会报错。 2. 然后再次执行mount命令。 如果用户之前已经挂载过,可能会出现其他错误(如引用[1]中提到的“already mounted or mount point busy”),但当前错误是挂载点不存在,所以先创建目录。 如果用户的问题是因为复制了虚拟硬盘文件导致挂载点丢失,那么创建目录后重新挂载应该可以解决。 如果用户需要将挂载信息写入fstab以便开自动挂载,那么还需要编辑fstab文件。但用户当前问题只是挂载点不存在,所以先解决这个错误。 因此,回答如下:</think>### 解决挂载点不存在的错误 您的错误信息 `mount error: mount point /home/trunk/nas does not exist` 表明系统找不到指定的挂载目录。解决方法如下: #### 步骤 1:创建挂载目录 ```bash sudo mkdir -p /home/trunk/nas ``` - `-p` 参数确保自动创建所有父级目录(如果不存在) - 需确保执行命令的用户有目录创建权限(通常需 `sudo`) #### 步骤 2:验证目录所有权(可选) ```bash sudo chown -R $USER:$USER /home/trunk/nas # 将目录所有者设为当前用户 ls -ld /home/trunk/nas # 验证目录权限 ``` #### 步骤 3:重新尝试挂载 ```bash sudo mount <设备或共享路径> /home/trunk/nas ``` - 替换 `<设备或共享路径>` 为您的实际设备(如 `/dev/sdb1`)或网络共享(如 `192.168.1.100:/shared`) #### 常见问题排查: 1. **路径拼写错误** 检查路径是否输入正确(注意大小写和特殊字符)。 2. **文件系统类型不匹配** 若挂载网络存储(如 NFS/CIFS),需指定文件系统类型: ```bash sudo mount -t nfs <server_ip>:/share /home/trunk/nas # NFS 示例 ``` 参考引用[^2][^4]中提到的文件系统类型错误。 3. **开自动挂载** 如需永久挂载,将配置写入 `/etc/fstab`: ```bash # 示例:NFS 挂载 <server_ip>:/nas_share /home/trunk/nas nfs defaults 0 0 ``` 完成后执行 `sudo mount -a` 测试配置。 4. **挂载点被占用** 若目录已被其他进程占用,参考引用[^1]的解决方案: ```bash sudo umount -l /home/trunk/nas # 强制卸载 ``` > **关键提示**:Linux 挂载操作需严格区分路径存在性,这与 Windows 自动创建目录的行为不同[^1][^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