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与计算机专业ESP教学研究
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
当前,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教学中,虽给予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社会实践的机会,但这种方式能否真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需进一步研究。而且,专业教师十分稀缺。2009年初对部分高校社会工作本科教学师资统计显示,全职教师中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教师仅占22%,社团学专业毕业教师占35%,其他专业背景如民族学、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占43%。并且,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背景的教师均为大学学历,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
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以下改革思路:
1. 加强专业课程标准化与多样化建设 :多数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开设时间不长,很多学校跟风开设,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缺乏标准化。专业课程设置随意性大,部分课程不按人才培养需求设置,而是根据现有教师情况开设,缺乏专业特色。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应引领全国社会工作专业规范化建设,地方高校要结合自身优势,找准定位,平衡各种标准。课程改革要使学校课程既符合全国统一人才培养要求,又突出地方人才特殊需求。
2.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 :社会工作教育专业建设初期面临困难。如今社会条件变化,为专业教育带来机遇。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要尽快与学科和社会标准接轨,制定适合地方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即在遵循全国高校统一人才培养要求基础上,突出地方特色,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既要具备国际视野,又要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有较强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开展社区服务并适应更广泛职业选择。
3. 强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