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觉行为到 signage 设计: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寻路实验
1. 引言
在寻路研究中,交通建筑是一类重要的建筑类型。乘客在交通建筑中通常有明确的寻路目的,因此设计完善的标识系统以提高寻路效率十分必要。寻路是一个从环境感知到决策的过程,眼动追踪技术可用于记录这一过程,通过分析眼动追踪数据能准确定位错误寻路决策的具体原因。基于 HSB 颜色代码的数据可视化方法被提出,用于分析室内空间、标识和寻路行为之间的关系,这样能直观看到不同乘客的注视路径和观察区域,便于总结寻路的视觉行为,为标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2. 背景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是典型的大型交通建筑,有 134 个登机口和约 3600 个指示牌,建筑面积约 67 万平方米。建筑内沿步行路径的室内空间极为相似,且乘客路径复杂,从入口到登机口平均需 30 分钟。
考虑到实地寻路实验成本高且难度大,开发了虚拟寻路实验平台。基于“高分辨率全景 + 低细节 3D 模型”的方法,将卫星厅的室内空间重现为虚拟现实场景。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寻路任务,程序记录他们的寻路轨迹。三周内共完成了 3382 次虚拟寻路实验(175 人)。
通过分析寻路轨迹,能快速找到参与者做出错误决策的寻路决策点,但轨迹仍不足以解释为何在该点做出错误决策,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实验探索错误决策的具体原因。
3. 探索视觉行为的必要性
寻路行为与人类认知相关,在交通建筑中,标识系统对乘客快速准确找到目的地有显著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标识在封闭空间和开放 L 形空间中作用更重要,招牌的距离、位置和颜色会影响寻路效率,出口和转弯处的招牌最受关注,乘客会反复遵循招牌指示方向,即使是错误的。
然而,设计师在设计标识系统时往往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7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