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设计教育与产品设计助力心理脱逸
一、跨学科设计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1.1 设计教学框架的需求
在前沿研究活动中,构建开放且非常规的设计方法框架的需求十分明显。不同学科的成果能更自由地汇聚,国际项目也多倡导创新的跨学科方法。在设计教学中,培养设计师的机构也开始接纳复杂主题和开放自适应的学习过程,旨在培养具备关注生活质量技能与视野的专业人才,使他们能将项目视为知识探索与参与变革的过程。
1.2 设计文化的内涵
设计不仅仅是方法和工具的总和,设计专家的角色也不能简单地用此来定义。在成为一门技术之前,设计是一种批判性分析和反思的能力,设计专家借此产生知识、愿景和质量标准,并将其转化为可行的方案。设计文化涵盖了在设计活动中产生的知识、价值观、愿景和质量标准,这些源于与不同参与者和文化的交流互动。
1.3 多学科教学的特点
以设计为中心的教学中,不同学科和创新方法以清晰的方式相互交融。设计、人文、科技、解读、呈现、管理等学科通常处于一种互补的“和平”状态,这就是多学科方法在设计教学各层面和方向上的“知识并置”特点。
1.4 学术机构的限制
学术机构在人员和教育科研结构上围绕学科领域和群体进行组织,复杂而僵化的官僚体制阻碍了研究和教学实验的灵活性,限制了跨学科、跨领域甚至反学科的实验。因此,学术机构主要产生“渐进式创新”,为“激进式创新”留下的空间较少。
1.5 设计学校的特点与挑战
设计学校有着与学术传统以及所在环境的生产和文化特点相关的强烈身份认同,这意味着需要明确规定为年轻设计师提供的培训和就业机会。然而,在教学中培养视角的转变和扭曲较为困难,而这些转变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55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